浙的五行属什么?
浙江省是东方属木,南方属火。 浙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连上海、江苏,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接壤,东临东海和黄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广布省内。全省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402万人(21年末);省会杭州。 浙江简称“浙”,因大部分地处江河湖海下游而得名,宋设浙西路、浙东路,元代设浙江行省,明朝设浙江省,取“江”而省略“河”字沿用至今。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有“东南望邑”之名的绍兴以及有山水之胜、文化之邦之称的嘉兴等都曾是南宋故都所在。
浙江省在地理上分为浙北(浙北地区)和浙南(浙南地区)两个部分,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浙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浙南地区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大且集中。因此形成了浙江南北两大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 从春秋时期开始,越国统治了浙江绝大部分地区,秦朝统一中国后,浙江属会稽郡。汉初,以钱唐县为钱塘郡治所。三国吴黄武五年 (226 年 ) 改称吴兴郡,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北部地区和江苏南部一带。公元399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时,军中叛将孙恩在江浙沿海地区聚众起义,后来被刘裕镇压。自此浙江又开始了数百年的割据局面。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吴兴郡,设立浙东道和大越州,大业三年(607年)更改为浙东道越州总管府,管辖越、义宁、婺、宣、处、新安六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大越州为越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会稽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越州。五代十国的吴越国于建隆二年(961年)至咸平五年(1002年)间在现在的杭州市城址筑罗城,即西湖边的内城。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平定吴越王钱镠之后,改吴越国为两浙路。从此“两浙”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名称并被沿用下来。 到了南宋,首都迁往杭州,原建康府也并入两浙路。元朝时设立了江浙省,省治仍在杭州,所辖区域包括现今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在内。明代废江浙省,分置浙江布政使司和江苏布政使司,浙江始成今日之范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浙江布政使司,设置浙江省。民国时期曾一度撤消浙江省建制,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两次撤消浙江省建制,后再次恢复。 浙江省简称“浙”,是由于其位置处于古时的江浙交界处得名而来!至于其五行属性的话,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于此,毕竟自古以来也没有哪本典籍明确记载过浙江为何五行属什么的,所以题主也不必太在意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