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属五行缺什么?
"申时"并不是一个时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初、正两个时间段,所以子时有两个小时,丑时有三个小时,以此类推。 每个时辰对应的现在是地球自转的时间,即二十四小时制中从13时至15时的时间段。而“巳”是指的9时至11时的两个时间段。
古人在计时的时候把一天分成24份,每两个时间段为一个时辰;把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15天,又平均划分成三段,每段五天,称为“中气”。“立春”和“立秋”之间的七个节气称“孟春”,“立夏”和“寒露”之间的七个节气称“仲春”,“立冬”和“大寒”之间的七个节气称“季冬”,每一季的第一个节气叫做“节令”,第二个节气叫做“中气”,第三个节气叫做“月末气”(末气就是月尾的意思),每月的最后三个节气合称为“月终气”。在“节令”与“中气”之间的时间段称为“交节时间”,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子时”。
根据这些理论,“立春”后的第一个“寅时”(现在的凌晨3时至5时)为“孟春月初气”,第二天的第二个“卯时”(现在早晨5时至7时)为“孟春月中气”,第三天的最后一个“辰时”(现在上午7时至9时)为“孟春月终气”。那么“立春”后三天时间里共有6个“寅时”、6个“卯时”和6个“辰时”。 “子午流注”中的每一个时辰其实都包含六个片段,每一片段一个小时。其中前四个片段属于“四象”,后两个片段属于“太阳”。
因为“四象”中有两个片段属于“金”、两个片段属于“木”、两个片段属于“水”、两个片段属于“火”,而“太阳”里的六个切片是阴阳交替运行,每个周期里阳始终多于阴。中医根据这一特点来安排人们的作息时间,告诉人们哪个时间段工作、学习、健身等最好,哪个时间段休息最好,从而做到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