菻属于五行属什么?
“菻”字属木,因为“林”“木”的部首皆为木。 一些工具书把“菻”字归为“艹部”,这是不正确的。比如《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等。 “艹部”即“草字头”,是古代汉字部首之一,已被淘汰。 现在一般用“艸”或“草”代替“艹”。但是有的输入法里面,“艹”还是作为部首出现的。如搜狗拼音输入法中,“艹”被作为第19笔划,而五笔字形输入法中则作为末笔。 从文字处理角度讲,“菻”字的首笔“一”和次笔“丿”相连,形成“丶”;第三笔“丶”与第四笔“乙”相连,形成一个“子”,所以“子”应为“菻”字的有效笔画。“菻”字共有6笔。 这跟“林”字有4笔是不同的。 现在来说明为什么“菻”字属木。 王永波先生编著的《古文字構形學上編·第一章·甲文與甲骨文之字形》裡對“林”的字形演变做了如下介紹: “林”字金文作“㐾”,小篆作“林木”。 從金文到小篆的這個過程中,第一筆“一”和第二筆“丿”上下分离,且都變成了短竖。小篆中的“木”字獨立後的結構就是由兩根短豎組成的。
清人段玉裁注釋《漢書·禮樂志》中“上林賦”的“林”時說: 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木部·林》中提到“林,平也。二木相距而平者也”,對“林”的字形結構也做了相關介紹。其說“林”由“雙木”構成,並引證了《诗经·檜風·羔裘》里“吾室爾攸居”的“林”字。 以上所述可概括為三句: 金文“㐾”似兩棵直立树木; 小篆“林木”第一筆演變自金文的“㐾”,且與第二筆合併; 小篆餘下部分像樹幹及兩邊橫出的枝葉。 故“林”字的字形屬於“木中”。 同理可得,“菻”字的第一筆“一”和第三筆“丶”亦合併為“丨”,形成木字;第二筆“丿”則演變為左部的“丿”,形成“丨”;最後“乙”字底的部分演變為“乚”,因此“苠”字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