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代表什么生肖?
一、子鼠 1、“子时”对应的是农历的腊月(十二月)。十二月的别称还有“暮冬”“穷冬”“腊冬”“冰月”“严冬”“季冬”“初冬”“杪冬”“古冬”“新冬”等等,其中包含了“腊月”这一称呼。而“腊”有“接”的意思——迎接新春的到来。
2、《礼记·郊特牲》载:“蜡也者,索也。一岁之事,物莫盛於蜡。”孔颖达作疏:“蜡祭也。先腊一日,大宴群臣,谓之大蜡……此节惟祀祖宗,不言‘祭’,明是享之义。”说明蜡节的主要内涵是庆祝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诸事顺利而进行的庆祝活动。因此古人又把“蜡”称之为“嘉平”。
二、丑牛 1、“丑时”对应的时间段在农历十一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除了“冬月”“腊月”之外,还有“仲冬”“中冬”“元冬”等等。
2、《尔雅·释天》注曰:“冬至后五星高,白昼短者,十二月也。”又云:“腊月,阴盛阳微,伏而不见,行于大雪之间。”郭璞注:“言阴气至此极大,而阳气始微,故曰腊月。”——此时正是农家最冷的时候,所以十一月又被称作“寒月”“冰月”“穷冬”“暮冬”“腊冬”等。
三、寅虎 1、关于“寅时”对应的日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在农历十月,另一种认为是在农历十一月。无论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寅时”被赋予的含意却大同小异。《尔雅·释天》云:“秋霜,小之;冬霜,大之。”又注:“立春而后,阳气渐盛,露皆白色,故名白露。”——这里的“露”即雨露,也就是降雨的开始。而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所以“寒露”的“露”指的就是白露。由此看来,农历十月的别称包括“清秋月”“金秋”“晚秋”“凉秋”“九夏”“菊月”“霜降月”“月残秋”“残月”等等。
四、卯兔 1、《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玉礼西方,以琨瑶礼北方。”郑玄注:“礼,告也。”——所谓的“礼”其实就是指祭祀。农历九月是一个祭祀的月份,这个月的别称还包括“清秋”“素秋”“商秋”“早秋”“金秋”“暮秋”“凉秋”“残秋”“九秋”“三秋”“九候”等等。
五、辰龙 1、《尔雅·释天》中说:“雨水,正月中。”孙毓修集注引姚察曰:“雨水,二月节……今人不知节气,每以立春日为正月节。自秦置正月为国纪元,汉魏以来,相沿不改。”——也就是说在二十四节气里,有一个月的时间跨度,正好是农历正月和农历二月。而这两个月恰好是万物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季。“惊蛰”之后的“春分”又被称为“阳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