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为何取十二?
中国古人认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一个月亮圆缺变化周期,即“一阴一阳谓之道”,月有盈亏,潮有水落潮涨,因此一年就有24个节气点。而12这个数正好等于24之半,所以子鼠、丑牛、寅虎等顺序排列的十二种动物就代表了十二个月。这是十二生肖的由来和基础。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也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宋朝时出现了一本书叫《续史记》,书中把生肖排列顺序推到了东汉时期,但此书中并没有出现猪,原因是汉朝禁止杀猪;另一种说法是唐朝李贤为舜帝制作的铜像,其序言中提到了十二生肖,不过这时排第一的并不是现在公认的子鼠,而是午马。因为唐太宗喜欢马,而子鼠排在第一则不如他意了(想想也是);还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一些,就是道教把十二生肖列入了神仙体系之中,并让它们担任神职,如子职府君,丑土瘟大神等等,并且按照乾坤二方的观念给每宫都安排了三个属神的职责。这样安排之后,这些神灵就得排排队了。根据史料记载,道教最初把子鼠排第一,然后是辰龙、巳蛇、未羊、申猴、戌狗……最后发现还是子时出生的人最多,于是子鼠就成了我们现在的十二生肖之首。
除了上述来源外,还有人提出,生肖与星宿有关,代表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的开始时间是固定的,由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决定的,每隔三个月左右,时间就上升或下降一个节气,所以二十四节气也被称为“时辰表”。而子鼠最先出现的时刻正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立春节气到来的时候。 还有观点认为,古代的计时法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根据黄昏夕阳的位置划分,另一个是根据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确定,这两种方法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其中尾指指向的斗魁是冬至点,每年十二月晦朔之间,太阳和北斗七星的斗柄都会指向这里。而正月立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尾指根部,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据此有人提出了下面这个十二生肖的排列表格—— 这种排列方式把“子丑寅卯”的顺序给颠覆了,而且与上面提到的神话故事完全相反,但却是符合自然现象和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