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饱和了吗?
没饱和,而且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短板和不足之处,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技术人才去解决这些难题。 就拿高铁来说吧!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了,甚至有了复兴号这种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高铁车型。然而我们现在的科技人员仍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在350公里/小时以下的高速动车组、重载动车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列车等多种类型动车组的研发上纷纷投入了人力物力。
由于起步晚,我们在高铁领域虽然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但是一些关键核心的技术却被西方国家卡着脖子,如高速动车组所用的电磁驱动控制系统就有来自西方的专利技术。另外我们在高寒地区高铁线路的建设维护、高铁通过深海和高原隧道的通风降温系统、高海拔风沙地带的防护等技术上也存在短板。
再说高速公路。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人均公路里程只有12万公里,远低于美国(42.8)、日本(70)等汽车工业强国,这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底盘更轻量化、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换代、变速箱技术的进步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攻克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上的难关才能实现。而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这样的工程更是挑战重重,因为海洋环境下的超大型桥梁建设在全世界都是难题。
最后说到普通铁路和航空建设。我国的普通铁路网虽然已经比较密集,但是在通达性和质量上下功夫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西部地区。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区地跨多省的铁路项目由于受到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成后的养护维修难度非常大,加之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筹集难度大,因此这些项目的推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而在民航方面,我们不仅要建设更多的机场,满足人们对航空出行的需要,还要适应飞机性能的升级换代、运行模式的改变等来夯实我国的空中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