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中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在殷商甲骨文和周代金文中就有“五行”一词,但当时是指五种道德品行,指的是信、恭、礼、智、仁。汉代的五行,是依据古代的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来代表五脏,又用五种颜色、五味等来配合五行。 汉代以后,人们把阴阳五行运用到各个方面,认为一切事物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的范畴。给男孩起名也一定要结合他的生辰八字来分析五行喜忌,缺啥补啥。
比如,2013年6月29日22点5分出生的男宝宝,八字为癸巳 戊午 丁亥 辛亥。日主丁火生于初夏五月,自坐亥水调候有根,时干支一片金水,则身弱。最喜印星、比劫帮身为用,金水皆为忌神。此命局五行缺水,起名就宜用水字旁的字,或是属水的字作偏旁。
当然,一个完美的名字,还需要综合考虑音形义等因素。
人的八字由日干、月令、年柱、时柱四柱共八个字组成;日干就是人之根本、所寄希望,年柱代表人的父母辈分,月令出生的月份所处的季节气候,时柱是人出生的时间时辰;我们通过查询五行测算字典,可以找到每一个汉字的五格五行数理吉凶,根据出生的四柱八字喜用神忌神来判定取名用字和忌用字,最后再根据八字的数理排限终限判定所起名字五年、十年、三十年、百年后的吉凶变化。
一般而言五格数理中天格代表一个人的父母长辈、人格代表社会,地格代表子孙,总格代表未来综合个人运势,外格代表意外、突发事件,五行的相生(比和)相克关系是起名的根本依据。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中所有物质的抽象。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运动变化所生成的,任何一物,都可以用木、火、土、金、水来标定它的本质属性,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及制化规律,阐释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因此,五行学说是一种研究整体联系的古代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