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的位置在什么区?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也有点好奇,于是特地去查询了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资料,以下引用自百度百科【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协调,可使体内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 也就是说人睡在哪一个房间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睡觉主要是大脑皮层参与的管理过程(其它器官也有休息的作用,但主要的是大脑);而清醒时各种活动则是由各个器官协同完成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睡在哪一个房间都无所谓,为什么古人还会强调卧室的重要性呢? 我觉得原因有二:其一是古人没有很好的空调设备,夏季夜晚卧室外面热如烤炉,室内凉如水,这种温差会让身体很容易感冒;其二可能是在于空间限制,古代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一层楼有很多间房,房间与房间之间相隔的墙多为填充墙而不是承重墙,这种构造让空间的分割变得很方便,所以古人是可以轻易的分出卧房、客厅等区域的。 现代建筑则不同,一栋楼都是混凝土结构,房屋的结构与古代的完全不一样。
再者现在的房子基本都是高层,每一家所占的面积都非常少,要像古人那样区分房间的功能已经不太现实了。所以古书上的居室之论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然不再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毕竟时代不同了嘛!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完全可以摒弃古书的观念,随意布置自己的居室呢?比如把卧室搬到一楼靠近窗边的地方,这样白天能照进阳光,晚上能清凉入睡。又或者是把书房搬到卧室里面,用屏风或书架作分区,在卧室里一边工作一边欣赏窗外美景。
当然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抛弃传统习俗带来的束缚。但是我要提醒的是有些习惯的确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说,古书讲“枕高六寸,令人头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人的头颅最多只能前倾15度,后仰70~90度,侧弯30度,这些角度都是对人体关节有很大影响的。因此古人说的很多起居禁忌都是有科学道理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