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桥是哪个区?
双桥区,旧称承德府、承德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28'~118°36',北纬40°57'~41°29'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双桥区是清代宫廷生活的“后花园”和“避暑山庄”所在地。清朝时,这里是一片湖泊和草原,清帝在夏季到这里围猎、浇园(捕鱼)、射鹿、骑马、打球。 乾隆皇帝在距此十公里的隆福寺建起皇家园林,取名“热河行宫”。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带着皇后和子女来到热河行宫躲避。后来又在双桥附近修建了“木兰围场”,作为训练骑兵的基地。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这里始称双桥镇。1913年(民国四年)设双桥守备司令部,1918年改为直辖第二十四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北平军分会将平津地区日军第1集团军包围于石门一带,为了切断日本关东军的联系,又派第2战区主力向绥远进攻。同时为策应晋绥战场作战,第35军奉命由察哈尔南部出发进入内蒙古,于1939年初开始围攻丰镇之敌。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亦以一部分兵力配合第35军的行动,并决定首先夺取同蒲铁路上的重要据点双桥。当时,双桥的敌人主要为绥远军区所属的第四师,共约5个团,另有伪满军一个师,共计8000余人。由于该地交通便利,敌人的防御比较坚固。
晋察冀军区第129师首先攻克广灵,接着又连续攻克浑源、应县等城,随后又继续向北进展到朔县,威胁到双桥的侧后方。为了尽快结束战斗,第35军主力于2月20日发起总攻,但因阵地工事坚固,弹药缺乏,加之敌人援兵很快赶到,遂转入对双桥之敌分割包围。
为了尽快打破僵局,中央军委命令第35军在歼灭部分援兵之后,留一部兵力继续围困双桥,而以主力转移至正太铁路以东,参加对太原的围攻。 1939年3月中旬,日军为了支援太原战役,从华北派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先遣的第16旅团于3月11日凌晨进至涞源西北的银坊,与驻灵丘地区的第15军主力发生遭遇战。
第15军军长高阳率部奋力抵抗,毙伤日寇上百人,给其以重大打击。但第16旅团后续部队仍然在当天进抵涞源以南的白石口,并乘夜突入县城,使涞源成了日军的据点。 与此同时,第35军也于3月9日开始向双桥之敌发动猛烈攻击,并以一个团的兵力突入双桥市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日军援兵陆续赶来,加之第35军缺少重武器,以致在相持中双方伤亡均甚大。
在正面战场不得手的情况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敌后向双桥发起了攻势。1939年底,我党领导的雁门关会战结束后,山西新军第一纵队奉命北上同蒲路,并在汾河店、罗城驿附近全歼了阎锡山部的一个旅。随后又乘胜向双桥进袭,一度占领了双桥西南约15公里处的马连庄。
但是,由于我党领导的军队装备较差,加之敌情对我军很不熟悉,因而损失较大。经过激战未能攻克双桥,被迫撤出战斗。直至1945年8月,双桥才最终被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