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字五行属什么?

卞雅筠卞雅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愧”字的五行属性,在《康熙字典》中是有记载的,其解释如下: 愧 【酉集中】【心部】 康熙笔画:20画;部外笔画:13画 《集韵》丘内切,音忾。惭也。又《玉篇》怪伟切《集韵》巨伟切,音桂。义同。 本字从欠,从圭(古同“珪”)。本义指因内心感到羞耻或不安面露难色、神色不正常的样子。后借作表达惭愧、愧疚、羞愧等含义的相关词汇。 而“愧”字所代表的五行为金土,这个结论来源于汉字的本义和古代对于五行理论的理解。

一、关于《康熙字典》中的内容分析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引用了《康熙字典》当中的部分内容了,下面我们具体来解读一下这部分文字。 “愧”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是“阙”与“见”的组合体,左边的部分就是“阙”的字根结构,而右边的“见”则是“愧”的声旁部件。 关于阙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一书当中:“阙,门观也。从门阙省。”许慎在这里解释了“阙”的基本概念——阙是一种建筑形式,这种建筑的主体是一扇大门,而在门的两侧会各有两座建筑,用来作为门的装饰,这样的建筑即称为“阙”。

因此,“愧”字的“阙”表示的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事物形态,而这个物事又与“亏缺”的意思相关联到了一起! 至于“见”是什么,自然是“看见”之见了……所以,这里的“见”其实并没有提供任何的实质性信息帮助,仅仅是给汉字添加了一个读音而已。 所以,“愧”字在字形上与“阙”有关,其核心意象仍然还是“阙”的部分,也就是它的第一个组成部分“阙”的含义。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阙”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二、关于“阙”字的原始释义 “阙”最早是一个地名用词,主要是在中原地区使用,比如春秋时期有宋国,也有曹国,还有卫国,这三个国家之中就有一个共同的地名,即阙地。 后来,人们发现将一个地域性名词用作通用名词去表述某种抽象的概念也是可行的——于是,“阙”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之下,并逐渐发展出了新的含义。

“阙”最初代表的是一座建筑物,但之后其内涵进一步发展了,成为了一种抽象意义的物体,它可以是指城门上的楼,也可以说是城墙上一处凹进去的地方,还可以泛指一切具有一定形貌特征的东西。 这时候的“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字了,而是成了一个类属的集合。凡是具备了“像城楼”“形似凹缺”“有一定形状”等特点的特征的物体都可以成为“阙”的一种类型。

三、关于“阙”的现代演变 “阙”作为一个类属词语出现以后,便开始衍生出更多的新词新语出来,比如在“宫阙”一词中就包含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阙”——前者指的是宫殿前的双阙,后者则是指帝王居住的宫殿。 另外,一些含有特殊修辞效果的成语也开始出现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门闾之望”“负阙遗恨”“守阙待旦”等等。

四、关于“愧”的五行为金的解释 根据前文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最初的构字原理当中,“愧”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阙”+“见”=“愧”。 从这两部分的构成关系来看很明显能得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见”这一部分并不是“阙”的核心构件元素之一!因为若是没有这“见”的一部分的话,同样也能够得到“愧”这个字。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所谓的五行属性其实就是来自于具体的构字部件的五行特点,而不是由整体汉字的组合所带来的。由此再来看“愧”字,我们就可以直接判断出其根本不具备任何金元素的五行特性了。 五、关于“愧”的起源及发展的历史考察 我们知道了“愧”的五行为金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误的观念产生呢? 其实是因为古人缺乏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导致的——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和传统说法,却忽略了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愧”应该属于金这一类五行属性的原因所在啦~~

印十四印十四优质答主

1、《康熙字典》中无“愧”的笔画,但以“奎”作偏旁部首的繁体字“魁”有7画; 2、根据五格剖象法中的字形,“奎”是7画,而“鬼”是3画(从简笔画数),所以应取8画的“圭”作为本字; 3、“傀”字读音是guī,也是8画,与“圭”同音且形近,可代替使用。

4、在普通话词典中查“媿”时得到释义为“惭愧”意思的词“猥”字,读音wei四声; 在《辞海》中查到“愧”的字义为“惭愧”意思的时候,其读音为wěi三声。

5、以上几项对照起来,可知这个字的五行属性应为土金相生的组合——“土生金”——属于阴土。 这个字对应的现代汉语拼音和五笔输入法的编码分别是kui(第一声)、KUIJ。 以上仅为个人理解,请参考! (PS:本人是学中医的,对于汉字五行属性这一块只是略懂一二而已……希望有大神出来指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