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属于五行中哪行?
五行的相生,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滋生、促进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的相克,则指的是它们的抑制、对抗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此可知,五行相生,是自然界事物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而五行相克,则是制约和控制自然物生长的规律。 那么,农业生产活动中,“五行”分别是什么?又是怎样生克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五行”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象征吧! 水是万物之源,无水,则无生命;因此水和生物的繁衍都被认为是来源于“五行之‘水’”。 土壤是人体外部的“皮肤”和体内的“肌肉”,只有保持土壤的湿润,植物才能生长,所以“土”一直被喻意着生命存在的意义。 同时,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很多词语都反映了五行之中“土”“金”“水”的关系。比如: 水土不服——比喻换了一个地方就不能生活,形容环境变更给人带来的不适。
金屋藏娇(筑)——指以珠宝或黄金做装饰的屋宇,形容华丽的房屋。
水落石出——比喻底细或真相终于显露出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顺序是怎样的。 水→木→火→土→金→木 从这个顺序中,可以看到“水生木”和“木生火”,这两个都是生物旺盛的象征;而“火生土”和“土生金”,则被解释为物质财富的积累过程。 最后一个“金克木”,则象征了对于自然的控制与抑制。 所以,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看,我们人类也是遵循着这样的生长周期的。
我们的一生不正是由幼年到少年,青年到壮年,然后老年吗? 这些阶段就是五行之中的“生”和“克”,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出生之后,便是在父母之“土”的培育下,吸收水气和阳光而成长。这个过程就是“木”“火”的过程,也是生命的开始。
随着人的成长,人在精神领域得到“金”的修炼,从而变得坚强和刚毅;同时在物质领域获得“土”的支持,进而积蓄财富,建立家庭。 这便是“火生土,土生金”的过程。 但是人终究会有衰老的一天,此时便是“金克木”,生命到了终结的时刻。 中医所讲的养生,其实就是在顺应五行规律、保持平衡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处于“木”“火”的状态太久,即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过度活跃的阶段,那么就应该适当抑制一下,给“土”提供足够的机会,否则就会“土不载木”,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同样,当人的身体处于“土”“金”状态时,应该多给予“木”“火”的机会,这样才能达到动态的平衡。 这就是中医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