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生肖指什么生肖?
所谓“阳性”,在五行中,就是指的“阳”、“热”、“燥”等性质。 而在阴阳理论中,世界万物都可以归为阴阳两类。 把“阳”分为三类,即是:少阳、太阳和阳明,而把“阴”也分成了三类:太阴、少阴和厥阴。 其中,少阳属木,太阳属火,阳明属金,太阴属水,少阴属土,厥阴属木。
这样分类的意义在于,在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中,每一类都符合生克制化的原则。 所以,在十二生肖中,子鼠为太阴(水),丑牛为阳明(金),寅虎为少阳(木),卯兔为少阴(金)……午马为太阴(火),未羊为少阳(土),申猴为阳明(金),酉鸡为太阴(水)……子时为少阳(胆经),丑时属足太阴脾经……“子午流注”即以此为基础。 所以,从阴阳五行来论,其实早就暗含着十二时辰以及相应脏腑的养生之道。
当然,这是宏观角度的划分,若是细化,则又有不同: 比如,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惊蛰”,一个“清明”,都是属于阳中之阳,也就是少阳。但是,“惊蛰”的阳气更加发散,所以草木萌芽;而“清明”时节,阳气开始向外升发,天气清朗,阳光明媚。 同样,在十二月节气中,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属于阳中之阳—— 正月“惊蛰”和“春分”,二月“雨水”和“惊蛰”,三月“清明”和“谷雨”,四月“立夏”和“小满”,五月“芒种”和“夏至”,六月“小暑”和大暑,七月“立秋”和“处暑”……如此等等,各有侧重。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八字(年柱、月柱、日柱、时柱)中带有哪些偏阳或者偏阴的特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酌情调和,就是很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