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是五行属什么?
《礼记·檀弓下》有载,“君即位为天子,三年丧毕,复故爵位” 《论语·子罕》中有载,“太山(泰山)崩,不治疾,不死人”,东汉郑玄注云 “太山者,五岳之尊;崩,毁坏也。言人君即位为天子,三年祭祀山川, 山林之众神皆得祠之。” 以上两段引用古书文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时君王在位之时,要亲自参加祭天、祭地等大典,所谓“祀天、宗庙、社稷,日月星辰,岳渎山川”;二是皇帝每年就要去祭祀一次岱岳(泰山),也就是每年都要亲自到泰山脚下举行盛大的典礼。可见,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回到正题,我们看一下“颐”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颐”金文字形像双手奉承酒器的样子。上部分像人的下巴和两腮,下部分像一只手。整个字表示用手托着腮帮子,也就是“颐”本义指面颊。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形体》中对颐的解释就是“颐,颊也。” 西周金文“頤”字形和甲骨文一致。
秦代小篆“頤”字变为独立结构。 汉代隶书“頤”字延续小篆写法。 唐代楷书“頤”字基本继承隶书,且字形固定。 “颐”的本义是指面颊,这个含义现在已不用。现在一般指口腔内部上下颚周围的肌肉。这个意义的“颐”字,《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就是“下巴”的意思。
“颐”还有养、保养之意。比如《庄子·天下》中说,“以颐其形,守其根”,意思是用道养心,保持根基。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颐养天年,其实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