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形容冬至?
冬至,中国古时又称“冬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周秦时代就已经有了冬至这个概念,汉代以前,冬至被称为“冬日”或“亚岁”,汉武帝时,将冬至作为节气开始制定。魏晋南北朝时期,冬至的地位得到巩固,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被写入典籍。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季节(冬天),此时阳气始生,白昼一天比一天短,温度逐渐下降。据记载,周代已有年终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习俗。《礼记·月令》中载:“冬至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汉唐以来,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唐宋时期,皇帝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民间则制作细白棉纱,由妇人捧着,在屋子里绕着柱子慢慢走动,一边走一边唱,称为“盘街”与“驱傩”,寓意将灾祸驱走。宋代以后,冬至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不但朝廷放假休息,还有奖赏。元代,冬至日的白天最短,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明代和清代,冬至都是过年(春节)的预演,从冬至开始,家家户户忙着制办年货,张灯结彩,喜迎新年到来。 关于冬至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诗道:“今朝冬至好风光,置酒高宴开轩窗。…寒消腊冷云空雪,春近梅香柳暗堂。”
唐代诗人裴思谦也有诗作《冬至后侯主人席上作》:“朱门初长日新阳,锦绣斑斓胜春光。酒美梅酸新有酿,家人纳喜把尊尝。”描绘了在豪华的厅堂上,人们欢欢喜喜品尝美酒美食的热闹场景。 而在我们老家,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童谣,形容冬至的到来:“冬至如大年,瓢儿菜炖肉吃。孩子爱吃豆腐泡,大人最爱烤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