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字在五行属什么?
旭,七画,部首日。从太阳出来的时候写起。 日字部的第一笔。 八纯阴,九纯阳。故以“旭”喻春生之气。 “旭”者,太阳初出光烈烈也。——《集韵》 “旭”者,星日之光也。【玉篇】
古文字中,“旭”为“旭日”之“旭”。后加偏旁改作“旭”;今简化作“旭”。 小篆中的“旭”字,字形与今天的“旭”相似。 古人造字,用象形法,从“日”、“木”会意,表示早晨树木的影子在太阳下随时间而变化。引申指初出的太阳。
金文中的"旭"字,上面的“日”变成了一团火焰,下面的“木”变成了三个火球。表示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古代文字学家把这种象形的文字结构称之为“三弧象形”。
汉字演变至楷书,“旭”字保留了金文的形状。 “旭”的本义是“早晨的太阳”。由本义引申,虚指一切明亮、鲜艳的东西。 《礼记·月令》有“仲春暮春,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而行。”郑玄注:“电,阳光。”
唐·韩愈《朝阳吟送崔良琴》:“朝阳出海明,朝日忽东升。” 李贺《唐儿歌》:“晨色透东墙,光辉烛绮窗。” 由于“旭”通假于“曙”,所以还指“黎明,天亮”。 《楚辞·离骚》中有“朝食莫忘愁,夕餐不过饱。”王逸注:“辰亦同音字,楚人名曰蚤炊。”洪兴祖补注:“辰,房星也。《周礼》:‘祀星辰。’ ”
汉乐府《东城高且长》:“此去临邛数百里,今朝至此已暮时。关河夜月孤舟迥,万里夕阳归路迷。” 南朝·梁·简文帝《夕行闻雁》:“园花零落水风凉,暮蝉不在鸣高桑。鸟下树来人未眠,月明紫陌又斜阳。” “旭”还有盛明、光明的意思。 唐朝·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常在山,来往望如朝。”
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晚至松江》:“两湖元自好,一水尔何浓。雨余岚翠湿,日出雾痕收。岭外云如带,江心月似钩。晴明千里目,旭日满沧洲。” “旭”还可指“初升的月亮”。
清.孙枝蔚《燕台柳》词:“新月上啼鸦,正消魂又是斜阳雁啼叶落。” 以上意思现代汉语多表达为“旭日”“朝阳”“晨曦”“曙色”“黎明”“午前”“午后”“傍晚”“黄昏”“星夜”“明月”“残月”“新月”“满月”“朔月”“弦月”“盈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