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天气有关吗?
当然。 最近一次大地震是2014年6月28日智利地震,有人分析其前兆: 当时在智利附近有一热带低压系统正在发展,于28日凌晨4时增强为热带风暴“海贝思”(SEBASTIAN),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加强,到下午2时许达到台风强度。 下午5点左右登陆智利后快速减弱消散。 “海贝思”登陆前的中心位置距离台湾省花莲市以南约100公里,近中心最大风速每秒35米,相当于12级强台风级别,相当于2007年“帕布”超强台风的中心的水平。
此次地震位于“海贝思”台风中心正西方大约200公里处,两地的时空关系非常让人疑窦丛生……不过当时“海贝思”已经接近减弱消散,因此作用时间非常短暂。 再往前追溯,我们还能找到更多例子——尽管很多事例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之前,菲律宾曾出现过一次海面下降、大量鱼类死亡的异常现象;
又如1964年美国加勒比群岛的地震海啸之前,当地的飓风“查理”曾在登陆前夕转向远离震中,而之前的1954年“亨利”号航母遭遇的16级的强烈台风也在同一地区发生。
有关系,但是是小概率的。实际上地震和天气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气象变化只是地表大气圈内的物理变化,而地震则是主要发生在地壳岩石圈里的运动现象,两者在空间上距离很远,而且大气圈的密度和岩石圈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要想通过气象去影响地震,从力学的角度来说是远不够的。
不过地球是一个多圈层系统,圈层之间也存在各种耦合互馈关系,大气圈和岩石圈也是相互作用的,比如地震前常常会有“阴云密布、鸡飞狗跳”的种种奇怪反应,又称之为地震异常。不过科学界对地震前兆研究已经快一百年了,迄今为止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很难找到一种普适性的相关指标,比如地震异常的规模和震级也完全对不上。
此外有些科学家发现,地震的发生和季节变化还是有关系的,因为季节变化带来的气温、降水变化,会造成水文循环的季节变化,而岩石圈会通过地壳形变去响应这种循环,这种形变又会积累应力,触发地震。比如北美西部地区,一年当中春季到初夏这个“暖干期”,地震的频率是相对偏高的,当然发生大地震还是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