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天气天气预报?

章家浩章家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气象机构发布的天气预报,并不是指某个时点的“天气状况”,而是对一个周期(通常是10天)的天气形势进行的预测。所以,当有人问你“明天天气如何?”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未来一周气温起伏较大,先回暖后降温。具体天气情况怎样呢? 明天(周一)多云转晴,白天最高气温26℃,夜间最低气温14℃; 周二至周三,以晴间多云为主,气温逐渐上升,白天气温可达32、33℃左右,夜间最低温度15~17℃; 周四起,冷空气南下,我市将迎来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同时伴有大风和降温,气温下降8-10℃。 ”这样介绍,是不是更详尽和靠谱一点了呢?!^^

在提供准确资讯的同时,气象预报还应当尽可能详细地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如冷锋与暖锋、高压与低压等,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当地天气的——如此,公众才能对“天气变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对策。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预报正在变得越来越精准。就拿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智能穿戴设备来说,它们除了能够实时观测气温、降水、紫外线等数据之外,还能够监测到诸如气压、海拔、风速等参数,为更精准的天气预测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优衣库推出的智能衣服为例,它采用了独特的加热面料,可以在受到外界低温环境刺激时,自动升温保暖。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人们可以像穿“秋裤”一样穿“冬衣”了?!

阳延丽阳延丽优质答主

具体来讲:一是看天气形势。目前电视天气预报中常用各种卫星云图和地面天气图来分析当前的天气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来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在我国,主要应特别注意西风带槽脊,冷锋以及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变化。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特殊的天气系统是台风,它也是造成我国夏秋季降水和灾害的重要成员,一般说来,台风在副高控制区域的外围活动,其行径主要受副高外围气流的引导。

二是看天气落区预报。一般指24小时及未来更长时间重要或灾害天气在区域内的位置,如暴雨、大风、冰雹、寒潮、热带气旋等。

三是看各项气象要素指标。比如降水量、降雪量,气温(最高和最低),风速、风力、风向,相对湿度,污染指数,紫外线强度,雾,雷暴,结冰等等。在各项指标里最重要的是降水量和温度。降水量的预报一般用24小时或48小时降水过程雨量来表示,用降雨的等级来标识。一般12小时内降雨量在10-15毫米为中雨,16-30毫米为大雨,31-50毫米为暴雨,51-10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100毫米为特大暴雨 。温度指标里一般包括白天和夜间的最高、最低温度,体感温度等。一般用实心圆点表示有降水可能性,用空心圆点表示无降水可能。同时在温度指标里一般还用波浪线来表示当天有雷雨,用斜线来表示有雨夹雪。

四是看预报日期。一般在电视屏幕上标注了时间,白天为6时至18时,夜间为18时至次日6时。

五是要看预报用语的修饰词。在天气预报里预报员在预报中常用到一些修饰词,诸如“局部”、“部分地区”、“大部”、“有时”、“短暂”、“短时”、“可能”等。需要说明,这里所指的部分地区不是某个市或县甚至是乡镇,而是指区域内的部分地方,一般指区域内30-40%的面积,大片的是指50-60%的面积,大部是指70-80%的面积,普遍是指90%以上的面积。

通常当预报员使用“局部”、“部分地区”、“有时”、“短时”、“短暂”、“可能”时,是表示未来的天气不太确定或可能出现某些极端天气现象,此时公众应注意收听收看最新的或临近的天气预报,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安排,以避免气象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给自己可能造成损失和伤害。

六是收看气象防灾减灾措施。比如当预报有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时,要及时做好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防护,避免到危险区域活动等。如是灾害高影响、易发地区,还应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预警信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