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是教士?
子鼠 《礼记·檀弓下》载,“子贡问于孔子曰:‘丧具岂备乎’,子曰:‘吾从周’……’”孔子的意思是,他的丧事应该按照周礼的规定办。而周礼的繁琐礼仪中就包括为死者做衣裳、做鞋袜(殓),做梳妆打扮(沐浴、剃发),还要把灵车载到祖庙进行告祭等等。 《论语·先进》还记载了这样一条:“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随孔子出去游玩,结果落后了,途中遇到一个老头用竹枝担着编成的田栅,就上去问他:“您是周天子派来的使者吗?怎么背得这么沉的担子!”这个被子路误会的种田老头就是“丈人”。
子路问的话里含有“使”字,说明周礼中真有“使者”这回事,而且还得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才能胜任。如果派去传递信息的使者不能把消息准时送达到目的地,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礼记·周颂·清庙》就有“敷时百辟,克明永贞,思皇多士,丕承予景。”“敷时百辟”中的“敷”,《毛传》解释说是“遍”;“时”,《郑氏笺》说是指“四时”;“百辟”是指“天子之邦国诸侯”。全句的意思是指天子和诸侯们都要恪守职责,作好表率,这样才能让天下的人都明白、尊敬并效法他们。
如果诸侯和大夫们不能在指定地点按时参加朝会,就是要犯上作乱,就要被“削其藩”(《礼记·王制》)。所谓“削藩”,就是用政治手段剥夺诸侯和大夫们的领地,直至灭亡他们的国家——“无道之君,灭国之刑也。” 如果使者出使时不慎,或失节、失言,就要受到严惩——《礼记·曲礼上》规定:“行人(掌管外交之事的官)致辞,诸侯使臣听取辞令而不应声,应声则臣服矣。”“使者不失辞令,不迷其途,不逆其志,文质分明,君子之容,如是而后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