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字是什么生肖?
在《诗经》中,“燕”这个字出现了27次(《小雅·鸿雁之什》中有10次);而“咏”这个字只有8次(均为《大雅·文王之什》),“燕”是周族最喜爱的鸟,也是周人祭祀最多的禽鸟之一。 据学者统计,“燕”字在周代出现的顺序是:先秦两汉典籍43处,先秦诗歌29处,先秦诸子散文5处,汉代碑刻16处,东汉文学作品10余处……可见其出现频率之高。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周人以燕自居 在西周初年,周王将自己与燕雀放在一起进行祭祀,理由是“上帝召我,定我列祖”,即认为自己是继承已逝祖先的帝位。这种以燕自居的事情并非孤例。如前引《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要“祭鸟,祀鸟师”,注释者注曰:“鸟师谓以燕为祭祀者也。”又如《春秋》公刘时代有“祠用牡牛,席用菰米”的祭祖仪式(见昭公元年),杜预注释道:“古者有虞氏、夏后氏修其祖宗,庙而有稷,故云‘祠用牡牛’。殷人既宗其太祖乙,以祖甲为中心,故云‘席用菰米’”。这里提到的“虞氏”“夏后氏”其实指的是周人先公,他们都是以燕作为祭祀之物的。
二、周人以燕射礼赏赐功臣 武王伐纣之后,立国号为“周”,并追封先祖为王——其中始祖后稷为农神,封号为“周王”,庶母和大伯父不窋为农神附身,爵位为“周侯”,其他几个叔父则封为“周伯”。武王伐纣之际,大伯父季历率领主力西行,三叔曹安跟随周武王东征,他们在前线均立下功勋。武王克商之后,季历之子姬昌被册命为周王,史称“周文王”,此时,季历被封于丰(今陕西沣水西岸),曹安被封于苏(今陕西岐山西南),二人都是“采邑于方百里”(见《史记·周本纪》)。
到了周文王末年,周室势力大增,他为了进一步巩固势力,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分封于燕,史称“周燕伯”。燕伯继承父亲留下的基业,致力于与发展商贸,因而得到“宣王”的称号。据传他的都城就在今天北京通州附近(一说河北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