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怎么去的香港?

溥玥诚溥玥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最近看了《天下无双》,其中有一个镜头是皇帝给罗文封了“天下无双”的爵位。 由此可推断,当时已经将“世袭制”改为了“爵位制”。 从汉朝开始就一直实行的“世袭制”,也就是父亲死后儿子继承父亲的名号、身份;而“爵位制”是指国王赐给有功之人(一般是有功勋的人)的爵号,这种爵号是可以传给后人的,但是要传到孙子一辈的时候就会消失。 明朝初年沿用元代制度,亲王后代一律世袭罔替(也就是永远传承,不会丧失)。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为了显示明王朝的不同于前朝,特意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其子朱允炆继位之后,开始削藩。建文帝的削藩措施激化了与亲王的矛盾,最终导致“靖难之役”,建文一朝被毁于一旦。

永乐帝朱棣即位之后,对建文旧臣穷追不舍,“靖难之役”中的诸多将领都被诛杀,然而令他没想到是,自己亲手建立的功业却被子孙一代代地剥夺。从他的孙子朱高炽开始,“祖宗定制”终于得到了恢复——王侯将相的特权又回到了宗室身上。 从朱高炽开始的明代中后期,宗室子弟的爵号与俸禄全都按照“祖制”来办。以万历年间京府各旗宗室为例,除掉每年例行的供米和布匹之外,仅禄米一项,一品王爷一年的俸米就有700石,不到二品的郡王也会有500石。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当时可以称得上“中产”阶层了。而且这些收入全部是实银,不用拿去交税! 另外,他们有自己的专属牧场,马匹、牛羊随便吃,随便用,还不用缴税!

当然作为交换条件,他们不能随意外出经商或从事手工业,否则就要缴纳重税。 当然,对于“无功不受禄”的老实人而言,这种待遇似乎有点过分。有些人即使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只要跟皇帝关系好也能获得爵位。比如明世宗嘉靖皇帝,为了表达对祖母的爱意,特意封她为“圣烈慈妃”并授予“孝恪嫔”的称号,虽然这两个称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都带了个“孝”字,可见他对祖母的孝心。 这时候的爵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荣誉性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