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结局是什么?

牧晨桐牧晨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简单说说个人看法。 先说结局,曹操死前应该就已经把权力完全交给曹丕了,所以从权力和地位上讲,曹丕已经几乎完全继承曹操的功业。但曹丕的性格没有曹操那种隐忍,加上有太后和甄宓在背后撑腰,曹丕显得骄横起来。对于夏侯楙这个废物,根本不放在眼里;对于司马懿,表面上还是敬畏有加,暗地里却已经开始提防。

可以说,在曹丕即位之初,司马懿是受到了充分信任与重用的。但是,随着曹丕的骄横,这种任用开始发生变化。司马懿作为功臣又深受猜忌,两边都不讨好,处境最为为难。这个时候,司马懿其实是有两种选择的:继续留在朝中,继续受气;或者称病遁世,保持清名。显然,司马懿选择了后者。

关于这段剧情,陈泰之死应该是有一个隐喻的。曹丕问计于司马懿时,司马懿以“战和皆不可”的回答暗中讽意,于是曹丕转询于王朗。王朗自然知道怎样能让皇帝高兴,于是大讲空话,哄骗曹丕。这时候镜头给到了跪着的司马懿,其表情耐人寻味——他究竟是在懊悔自己的失言,还是在笑话王朗的滑稽相?或是二者都有?这大概就是司马懿当时的心里状态的最好写照。

称病不出,其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以曹丕的心性,一旦司马懿如李福一般正式请求离职,曹丕未必会同意,甚至可能因此生出嫌隙。不如自己识趣一点,让曹丕自己生疑去好了。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司马懿实现了既不出战、又不避讳的完美平衡,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最后说到这部戏的主角诸葛亮。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刘备一样,就是要辅佐刘禅,光复汉室。不过刘备是想通过努力打回去,而诸葛亮是打算用巧劲,“凭此天地,得以容身”(亮语)。所以从某方面说,诸葛亮的理想其实比刘备还要高。

达到这个理想的道路,就是那套“事亲至孝”、“躬耕自守”的把戏。这是诸葛亮的智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所在。他以己度人,以为能欺骗得了曹丕,于是把身段抛得极低,近乎耍赖地要求辞职。哪知曹丕并不是刘备,不会给他什么优待和特权。结果闹了个没脸,只好灰溜溜地回营。

后来曹丕伐蜀,诸葛亮装疯卖傻,又给曹丕一个难堪。从此二人结下梁子。只不过这时双方力量悬殊,彼此又都心存顾忌,不敢轻易动手。等到孙休死后,吴国没有了牵制魏国的势力,司马宣王率兵出击,大破吴国,魏国士气大振。这时曹丕迫不及待地要雪耻,亲率大军讨蜀。

临行前,曹丕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向臣属夸耀他母亲当初对他是如何赏识。其实不过是想给诸葛亮施加压力罢了。哪知道这句话正戳着诸葛亮的伤疤:想让我屈服,你还没那个资格!于是诸葛亮顶了曹丕一句,气得曹丕暴跳如雷。二人最终没有握手和解,一个负气走开,一个梗着脖子骂娘,可谓皆大欢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