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属什么五行?
五行的划分,来自《尚书·洪范》中“五行”的记载: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樯。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辛,从革作酸,稼樯作甘。”
可见,古人是以水火土木金五种物质及其不同运动状态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并进而归纳为五种不同的性质属性以阐述宇宙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这应该是五行概念的来源和最初含义所在(当然其中也有阴阳观念)。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五行,则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五行思想在数术预测中的具体运用,即古代的一种用天干地支记日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推演自然界的运行变化及社会人事吉凶祸福、昼夜朝暮、四时季候等时间变化。其方法是: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相克相生的方法排列起来,形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称为甲子(六十年)表或称六十花甲表。由于天干与地支的顺序是甲、乙、丙、丁……周而复始地依次循环往复,所以又叫六十花甲子;由于每对干支之间都是前后相生或相克的关系,因此也叫六十个相生或者六十个相克的顺序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将每一个干支都进行归类归属,这样也就形成了五种最基本的五行类型,比如可以划分为水木类、火金类等。而每一类的干支都有各自的代表意义,根据这些代表干支就可以推算出其他相关干支所代表的吉凶信息了。
例如:“甲”——阳木,主生;“乙”——阴木,主长;“丙”——阳火,主暑;“丁”——阴火,主明;“戊”——阳土,主城;“己”——阴土,日主; “庚”——阳金,主收;“辛”——阴金,主敛;“壬”——阳水,主溢; “癸”——阴水,主藏. 以年干为根,月干为苗,日为花,时为果。如年为甲,月为乙,日为丙,时为丁。以此推理其它干支五行所属。 年根——10个天干; 年苗——12个月支; 年花——365天; 年果——365天x24小时=8760小时 时根——12个时辰; 时苗——24节气; 时花——24×0.4小时=9.6小时; 时果——9.6小时x60分钟/小时=57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