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有哪些旅游景点?
1、聚仙宫 在大同右玉县境内,有晋北名刹——清凉寺(又名聚仙宫),因地处云冈石窟西十八华里处之石山崖上而得名。此寺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据《清凉寺碑记》载,魏孝文帝时,高僧乐善禅师曾来此结庵修行。宣武帝景明初年(500)敕建佛殿三间及僧房数间于悬崖之上,后于正光年间重修。至唐代时,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座寺院了。 寺内现存辽代建筑大雄宝殿一座,为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所建。金代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至今仍保持着金代的建筑特色。整个建筑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柱头上装有斗拱,前后出厦,各置两朵,柱础石为覆莲式。梁架采用四斗交池,结构严谨合理。整个殿堂造型古朴典雅,宏伟壮观。尤其是殿顶的琉璃砖瓦,经过数百年的风霜雨雪的洗礼,已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自然装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在寺中尚存有“宋真宗赐清凉禅院御书铭”的石碑一通和“龙兴禅院重修碑铭”、“重修聚仙宫大雄宝殿碑记”等石刻碑文。现寺中有僧人居住。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庙会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2、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金明昌八年(公元1197 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唯一最完整最古老的旷世杰作。这座木塔高67.31米,是当今世界最高最古的木塔,它的设计、构造、技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全塔由8 幢高耸的仿楼阁式木构框架支撑着。全塔共九层,但底层不基,实为八角形,上下相称,宛如浮图,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从下向上仰望犹如擎天玉柱,巍峨屹立。每层各有八面,檐角各悬铃铛,微风拂过,叮当作响,十分悦耳。塔身外部用灰陶塑出壁面、门窗、栏杆、隔扇、天花、藻井及佛龛像,并施以彩绘。内部各层均有内室,其中一层内有释迦牟尼泥像一尊,高达11 米。二层以上内外均设栏杆、窗棂,供游人观赏。 从结构上看,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全塔以2000 多吨重的木料组成一个底尖篮高的密筒形体。塔的结构采用了减薄两端的造塔技巧。其底部直径与顶端直径相比,只有 1/7.2~1/9.6,而一般木塔的顶部直径约为基底直径的一半。这种精巧的结构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增加了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堪称古代建筑技术的奇迹。该塔还巧妙地采用了榫卯结合的工艺,不用一枚铁钉而使上千吨重的大木构件相互衔接、巧妙吻合地组合在一起,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由于塔体坚固且不易损坏,加上当地气候干燥且无大风,因而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可谓古建中的一颗明珠!
3、崇福寺 大同市市区内的崇福寺始建于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原寺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气势雄伟,为北齐时佛教大师昙曜创建的五大禅林之一,隋、唐、五代、北宋时达到鼎盛期,金、元时又得到修缮和扩建。明末清初时由于地震和水灾的影响,致使不少建筑遭到破坏。今存寺址大部分系清代中叶重修或改建的建筑。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观音阁、七佛楼、禅院、藏经楼及各配殿。这些建筑大都坐北向南,布局整齐,层次分明。 毗卢殿为崇福寺的中心建筑。是一座歇山顶式的大型殿宇。建筑结构严密紧凑,整体性强。全殿除中心柱外,四周另辟十二道柱网分列两圈,形成回廊,加强了稳固感。殿内正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左右两侧各塑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像,神态端庄安祥。大殿的东、西两侧墙壁绘有《西方净土变》壁画二套约三十余幅,画面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大殿的东南侧墙还嵌有一块《重修建崇福寺毗卢殿碑记》石碑一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政府所在地新华街南段路东,距鼓楼约一公里,是明代藩王府苑园林旧址上的遗物。该壁建造于明朝正德八年即公元1513年,原为代王府邸西垣一角。 九龙壁全长45.58米,高8米,厚1.65米。9条飞龙盘绕飞舞,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壁面上均匀地布满了428个彩色瓷釉窑穴,106幅图案。整个壁面色调和谐,明亮通透,光彩照人。 据说,当时建造此壁时,选取了来自景德镇的上等白龙窑柴烧制的细胎白龙釉坯作为材料。在烧制过程中,一次成功。之后,又在坯面上绘制了图案,再次入窑烧成。这样才形成了壁面上的各色图案以及釉色。在烧制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壁面的色彩,还特意加入了一些金属氧化物,从而使色泽更加亮丽。 九龙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座龙壁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龙壁。196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人们常常将其与鼓楼一起作为游人大同的主要游览点。
5、善化寺 善化寺是大同著名古建筑群,又称“大悲寺”。位于大同城内东南隅,创建于辽道宗清宁元年(1055),金、明、清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金、明、清时所建。 整个寺院共有三座殿宇:山门、文殊殿、普贤殿及大钟亭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三座殿宇皆为庑殿顶,抬梁式构架。其中尤以南殿最为壮观。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