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多少笔画五行属性?
2013年,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汪曾祺先生逝世。作为近代作家,他的文笔清新淡雅,《人间草木》《受戒》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作为现代作家,他早年经历了抗战和内战,晚年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养鸡、浇花、练书法,写下大量散文,记录日常见闻,以及对于美食的热爱。 汪老先生生前曾对一位记者说,“我一生只做过两三件事情。”
记者问他其中一件是什么时,他说是写小说、散文学到60岁。另一件事情就是种花养鸟。记者进一步问:那第三件事情呢?他笑着说出三个字——“烤羊肉”。 原来,在80岁那年(也就是1996年),汪老写了一篇散文叫《羊圈》。文章很短,但写出了他对烤羊肉最深的记忆: “有人说过,北京有数不完的羊圈,我觉得可能;因为北京除了少数街道和胡同里,几乎没有一块地方没有建筑物的。所谓‘无隙土’。”
他笔下这个“数不完的羊圈”,其实是指那些遍布北京的清真饭店。这些馆子,以做牛羊肉出名。过去,这些店都是回民开的,做牛羊肉是唯一的生意,所以叫作“清真”。 汪老头儿很爱吃牛羊肉,也很爱写牛羊肉。他写的最著名的关于牛羊的文章,就是那篇《羊肉》。文中,他把吃羊肉的方法分为了三种境界,并分别描绘了每种境界的食客,吃得酣畅淋漓的样子。
第一境界:夹起一筷子羊肉,送进嘴里,慢慢细嚼。这时候,人的心情是最安静、最平和的。 第二境界:大块吃肉!喝酒!这是最有豪气、最有气概的吃法。 第三境界:大快朵颐之后,再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新疆米汤,胃口就都收拾干净了,可以告辞。 这三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但其实蕴含了人生的哲思。 也许,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我相信,每个年轻人读这段话的时候,都不会觉得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