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为什么破发?
昨天看了几个回答,觉得说的都有些道理,但都不彻底。 我把问题拆解一下: 1、为什么银行会破发? 2、银行破发意味着什么? 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分别如下:
一、为什么银行会破发? 因为市场不看好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风险溢价过高,所以给银行的估值偏低,甚至为负值。 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但这却是事实——市场给银行股的估值往往低于同类非金融企业。比如,同样属于民生范畴的工商企业和地产公司市盈率经常都是几十倍,但银行却只有六七倍。这难道是监管部门刻意打压造成的结果吗?不是的!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推进,监管的审慎性原则要求并没有放松,相反,由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和巴塞尔协议的影响,银行的融资成本反而还在不断提高。如果说之前对资产规模扩张的刺激政策导致银行盈利增长预期差的话,那么当前银行业的整体业绩水平和风险状况应该说是基本匹配的。
二、银行破发意味着什么?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银行的股指曾经长期低迷,甚至在97亚洲金融危机时达到过-60%的极低值(那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为零)。但是,我们依然顽强地保持了货币体系的完整性和央行独立性的原则没变;也没有出现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的情况。换句话说,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劣,我们最终都挺了过来。
这次银行股的再次破发虽然跌去了近2/3的市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市场化改革的又一次考验,也是国内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又一次集中暴露。如果银行的风险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那么监管改革就是唯一的选择;如果银行的风险归根在于经营不善或者战略失误,那就需要银行自身来反思和改进。 但无论如何,市场的力量终归是要发挥作用的。那些高杠杆经营、利润率低的银行,即使不改革,他的市场份额也会被其他改革了的公司所吞噬;而那些资产负债情况良好的银行,也会凭借其改革的契机重新获得市场的青睐。 总之,银行破发意味着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既得利益者的损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