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指什么生肖?
妈祖,俗称“娘妈”、“天后圣母”、“天妃娘娘”等。是古代对海神的尊崇和信仰。因海神具有护佑渔民出海打鱼、平安归来,以及消灾免难等神力,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据传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十月二十一。幼年时便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喜欢读《易经》和道书,对解梦之术也很有研究,经常为乡民占卜算卦,指点迷津,深受大家喜爱。
宋庆历二年(1042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羽化升天。后来人们在湄洲岛上为她兴建了庙宇奉祀。自宋代以来,朝廷对其尊崇有加,不断给妈祖加封谥号。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又亲赐庙额“天妃宫”,并颁令全国敬祀。 那么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要数“猪”来代表妈祖呢?这得从妈祖的别名说起。
由于妈祖在民间被尊称“天后圣母”或“天妃娘娘”,而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也素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之称,民间便将妈祖与观世音菩萨相混淆了。加上二者的生日接近,都是农历二月十九日;去世日期也差不多,都是农历三月廿三日。因而人们常将妈祖尊称为“娘娘”,并将她塑造成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女神。 而猪在古代有着重要的祭祀功能。明代朱国祯所著《涌幢小品·猪首》中记载:“今之人祀先,多以猪首。虽穷乡僻壤,每岁祭必宰猪。”
清朝初年的文学家张潮在《虞初新志·洪阳归庄入冥记》中也提到“猪首三牲”,“豕肉四碗”。可见在古人心目中,猪肉是祭祀的重要供品。而猪头更是被视为祭祀中的上品。《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大祀,曰昭帝,曰文帝。诸侯宗祀,曰昭帝,曰文帝。”可见皇帝祭祀时主要供奉猪头,而诸侯王祭祀时主要供猪身子。 猪作为祭祀用品,代表了妈祖作为女性神祇,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同时猪作为动物中的“老寿星”,能活很长年纪,象征妈祖无限的生命活力。而且猪脖子上的肉很厚,代表着妈祖那厚厚的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