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五行属性是什么?
这个“媚”字,《说文解字》里有记载: “媚”的繁体字是“媚”,段玉裁注曰: 从女,谓女子形媚也。凡言“媚”者,多指女子; 这里的“形媚”,即形容女子的体态柔美。 所以,从偏旁部首来看,“媚”字带有明显的女性色彩——这跟现代汉字简化的时候把“媚”字左侧写成“女”字是相一致的。 段玉裁又注: 自关而东,或谓眉曰媚。从目,眉省声。 意思是说,在关中(今陕西一带)和山东地区,人们把眉毛叫做“媚”。
段玉裁接着又说: 按俗以手巾擦额为媚,此字亦通。 意思是说,民间习俗中,有用手帕擦额头(去汗)的风俗,这种风俗也被称之为“媚”。 可见,古代的“媚”字,不仅指女子,还指女性的特殊部位(眉毛)以及一些具有女性特征的动物。
那么,为什么“眉”和“眉月”等含有“眉”的字没有被列入繁体字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里,这些字都被称为“眉”。 比如,《论语·述而》里有: “子夏问曰:‘巧乎,孔子!’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吾尝闻君子焉,其仪貌如斯!’” 这里的“巧”就是指子夏夸孔子说话的样子很“聪明”、“俏皮”——也就是现在所谓“卖萌”的意思。
所以,古文字中的“媚”字,是个多义字。 我们今天使用的简体字“魅”,是从繁体字“魅”演变的。 为什么要把“媚”改写作“魅”?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能造成“媚”的词源主要是月亮。 因为月亮是有阴晴圆缺的,而且月相变化有规律可寻,故能造成“妩媚”、“媚眼”、“媚态”之类的词语。 月相变化的原理,在古代是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所以古人的解释就很有想象力了: 《晋书·天文志》里写道: 太阴之处,或圆盈如盘,或亏缺如钩,皆天行流行,自然之道……故老聃云:“迎阳朝日,背阴夕月。”是以日月阴阳,天道也;晦朔弦望,地道也。人受气于父母,精血盛衰,流年运行,故人有生死,如天地之运转也。
可见,月亮被赋予了一个重要的特性——“阴”。 而能表示“阴”的词,只有两个字: 一个是“月”,另一个就是“眉”。 古文字的“眉”,上面部分就是一个“月”字。 所以,从字形上看,“眉”字跟“月”字很像,很容易混淆。 既然“月”和“眉”都可以表示“阴”的特性,那自然就可以给“月”或“眉”加上其他表示“阴”的偏旁部首来构成新字了。 这样改造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今天的“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