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字五行是什么?
“原”字的五行是土,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呢? 先来看看“原”字的字形演变。 “原”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上,其字形如下图(取自《古文六书》) 金文的“原”字左半边象一个双手奉抱的样子,右半边是一个“田”字形,整个字像两个人在恭维田中的庄稼。因此许慎说“原,平野言,从塬。”“塬”就是“原”的异体字,现在写作“塬”。
小篆的“原”字与金文差不多,只是右边“田”的字形变了。 隶书承自小篆,“田”的字形又变回来了。 楷书继承了隶书的字形。可见现在的汉字中,“原”字左边依旧是象一个人举着什么的样子,而右半边则变成了“由”字。
再来看“原”字的五行的判断依据。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流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它们相互滋生、互相制约,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这五种元素还对应着五个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 那么,怎么知道一个字五行属什么呢?方法就是用这个字的部首来判定。如果是文字学爱好者或者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用古文字材料来证明。
比如“原”字的右边“由”字,在古代写作“由”或“甲”,如下图 上面的图是甲骨文“由”字,下面的图是战国文字“由”字,可以看出,“由”字右边的偏旁都是“甲”或“刃”。
我们知道,“甲”的古字形就像一把刀,而“刃”的古字形就如刀刃,所以“甲”和“刃”在古代都属于“戈”部,而现在属于“金”部。根据五行相生的原则,士为木,金生水,所以“原”字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