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1个月可以学走路吗?
十一个月会走是很正常的情况哦,一般宝宝八个月左右就会爬了,有的宝宝甚至七个月就会出现爬行。其实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是对宝宝骨骼发育很好的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的骨骼强度、肌肉力量以及神经系统。所以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宝宝的生长发育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具备独立站起来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一下宝宝自己站起来。
比如家长可以用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的同时,轻轻拉扯宝宝的手臂,引导宝宝自己站起来;或者让宝宝趴着玩,然后缓慢地拉起他的手臂,让他靠自己站起身来。这个动作也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肢体,为将来走路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在刚学会走路的阶段总是喜欢蹦跳。这其实是因为宝宝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所以总会用蹦跳的方式来“验证”自己是否真的在一步步走向成功。此时,如果宝宝出现摔倒了马上爬起来继续走的情况,父母不要过于担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若宝宝连续好几次都摔倒在同一地方,那么家长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肌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及时带宝宝就诊,纠正异常的姿势和动作。
人类直立行走是靠骨骼、神经、肌肉协调进行的动作,而这个动作的完成要靠大量的练习,才能促进腿部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发育。如果人为地催促孩子过早地行走,必然影响这个动作的学习和协调性发育,将来很可能出现经常摔跤和动作不协调问题。
人类进化过程中,爬行动作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消失,而是保存了下来,这证明爬行动作有存在的必要。从宝宝的发育角度看,同样离不开爬行训练,因为这个过程有重要的健身作用:1.爬行时,上肢要用力,必然使上肢肌肉、韧带和骨骼逐渐发达。2.身体重量的70%落在上肢,上肢负担重,椎体和胸廓不会过于压缩,能使胸廓向外发育,肺活量增大,有利于预防气管炎、肺炎反复发作。3.与坐位和立位相比,爬行时胃、肠和膀胱的张力最低(平位),不会影响这些器官的发育和功能。而学习行走的宝宝都站着,其胃、肠和膀胱的张力最大(立位),容易出现消化、泌尿问题。
正确练爬行,宝宝易走路(1)爬行训练应从6个月开始,到10个月能熟练地向前、向后爬行,再考虑学走路。(2)训练时不要穿衣服,以免限制宝宝的活动,使宝宝不能完全展开和自由活动。宝宝只穿尿布,可减少摩擦力,加速训练进程。(3)在硬床上铺上厚褥子,或在地上垫上厚地毯,避免宝宝的后脑勺着地摔伤。宝宝学走路
(4)3个月以前的宝宝仰卧时会自发地爬行,但这时身体过于软弱,不能真正地向前行进,属于本能性的运动。7、8个月,训练宝宝由仰卧位向俯卧位翻动,然后再向后退着爬行。训练爬行要循序渐进,避免着急或使用蛮劲牵拉宝宝的双手,否则容易使宝宝拉伤韧带或脱臼。
(5)训练时要先学会向前再学会向后爬行,以免宝宝因只会退着爬行而拒绝下床,使双腿肌肉不能正常发育,影响正常的走路。宝宝学走路
(6)妈妈和爸爸要学会与宝宝一起游戏,爸爸在地上趴着,让宝宝骑在背上训练爬行或学走路,使宝宝在大人身上找到平衡感。妈妈和爸爸要与宝宝一起向前爬,锻炼宝宝的下肢肌肉和大脑的平衡功能。宝宝学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