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五行是什么意思?

李菊英李菊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魏晋时期讲究“五德终始”,也就是汉代建立的“汉承火德”、“汉继尧运”的所谓正统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了发展。

《晋书》卷1《宣帝纪论》载: 魏氏三代,圣达明君;道济华夏,威服蛮夷。至于文帝,应天顺民,受禅即位,武皇帝清平太古,为后世开基,是谓黄帝。自兹而往,世有兴替。曹髦之卒,正光帝讳。天子年方十有九,聪明神俊,文武博洽,著《四本论》,体中便言。时蜀王司马晖、汉中常侍曹腾等谋诛高祖,立髦为主。事泄,腾等皆伏诛。

这里提到了“五德终始”,也就是所谓的“五德转移”或“五德循环”说——这个说法最初源于西汉匡衡对《尚书·洪范》的解释。

《春秋》有“五德”之说,秦得金德,汉得火德,魏代汉,应该承火德,属土德。吴王刘渊称汉王之时,自称应土德,其国号“汉”也是取义于此。 晋武帝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是土德应世,于是为了表示汉朝之后,自己才是汉朝的正统继承人,下诏改元,称“泰始改制”(泰始者,天道好生,万物兴盛之意)。

随后在皇族内部争论土德到底是不是最好的时代的时候,他下诏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至于这“土德”到底有什么祥瑞,史书上并没有写,不过既然土能载物,想必应该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吧。反正不是“白毛风”和“赤马化”就是了……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正朔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因为汉魏之际,中原曾经有过多次异端,士人南渡,侨置京兆、河南二郡,而北方长期战乱,胡族横行,所谓中原正朔更是无从谈起。

但晋武帝仍然坚持土德的正统性,以与东吴国号相区别。 那么既然土德这么厉害,为什么后来司马炎篡魏之后没有坚持“土德”,反而改为“泰始改制”呢?这是因为魏帝虽然姓曹,但是家族本是汉高祖功臣之后,按辈数算属于汉朝宗室,因此号称“汉臣”,而且曹魏的正统依据也在汉朝,所以魏帝自然算是继承了汉德。而司马炎篡魏后,为了表示自己是汉朝外戚,也自然要继承汉德了。

卓恒嘉卓恒嘉优质答主

嵇康的五行就是指的木,火,土,金,水。五位行道,简称五行,古代将宇宙分为天和地两部分,天有日月星辰,地有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二气交互作用,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即所谓五行。“五行”最早记载于《尚书·洪范》篇。

所谓五行,就是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而且又把“五材”与五方、五色、五音、五脏等相匹配了,以此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及变化的。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