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广州路在哪?
老南昌人都知道,以前的广州路是条商业街!具体位置在现八一广场北边一点,中山路往北走到头就是了,现在那里有交通银行、江西日报社等 现在的广州路是在原铁路线(京九铁路)上建成的一条新路,和原来的广州路没什么关系了~
1976年开始动工兴建京九铁路,从湖口到南昌段途经新建县,进贤县,南昌市郊区,当时在郊区要建一个大型的火车货运站和三个小型的货站台。为此在建设京九铁路的时候,在湖口至南昌段改道绕行,将原来直线穿行的线路改为绕城南行。同时为了配合京九线的通车,在南昌市区内修建了一条长2.8公里的广州路由南向北连接老火车站和新建的南昌火车货运站。
因为新建的北京西路--广州路西起人民公园,东到八一广场,所以又称为“八一路”。 因为当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购买,甚至房子也要分配,所以这条街上的建筑都是统一规划建设的。
广州路东起老火车站,经过长途汽车站,然后穿过八一大桥到达南昌大学,因此又被称为“大学城”。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时期,广州路和中山路可以说是最为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比现在的南昌步行街还要热闹不止一倍。
记得当时最好的店铺应该属于卖家电的,比如长虹电视,海尔冰箱等等,这些品牌都是当时很高端而且质量好的电器,价格也不贵,一买就是一整套。当然还有卖家具的,比如深圳华丰家具,这些商品都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生活必需品。 除了卖商品的店铺外,当时人气最旺的要数卖食品的店铺,特别是卖蛋糕的,因为当时人们生活节奏慢,又是计划经济,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家里做饭,于是超市很少,卖食品的店就特别多,其中以卖蛋糕的最为红火。
广州路是东起八一大道西至叠山路的一条东西向道路,道路全长796米,宽16米。道路初建于20世纪30年代,后多次改造重建。1999年再次拓宽改造为16米的沥青路面。
据《南昌历史文化街区》和《南昌通览》记载,广州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宽6.5米,为泥土路面,因邻近三眼井(今百花洲)又名“三眼井路”、三眼井横街。因邻近的“万寿宫”有众多从广州搬迁过来的商户开设店铺,路旁还有“江西广州同乡会”等地,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广州路”或“广州街”,沿用至今。
在2011年老街坊的记忆中,广州路两旁有卖菜刀和剪子的商店,剪子有好几种大小长短样式;还有卖各种竹器的店,竹篮、竹箩、蒸笼、凉匾,应有尽有,还有箍搪瓷面盆、铝水壶的……而最热闹的莫过于逢“一”“六”开圩交易。由于该路旁的“万寿宫”是江西各地尤其是赣北一带老百姓来南昌从事小手工艺和经商的集中地,所以,每逢圩天这天,各种商品、各种吃食应有尽有,人们把货物从万寿宫和旁边的巷子里面挑出来,沿街摆卖,好不热闹。随着南昌市城区的发展,广州路一带已经由原来的城郊接合部转变成了繁华的闹市。
在2015年,广州路附近已经完全“城郊化”。但广州路上还是有好几家老店坚守着。其中就有1994年建立的“老孙刀剪店”。店主孙根南说,他从湖南来到此处开店,主要是因为广州路附近居住的很多老手艺人,需要修刀剪,而且店铺租金不高,他也就留了下来,一留就是20余年。在老孙附近的,还有“汪师傅制雨鞋店”“吴师傅箍盆修锅店”“罗师傅裁缝店”,这4家店铺已经在这里存在了20到40年不等。“随着城市的发展,我这种老手艺越来越派不上用场了。”汪海根师傅表示,现在会穿雨靴的人也少了,他制作的雨靴大多都是卖给一些老顾客的。而箍盆修锅的吴荣根师傅和裁缝师傅罗水金也有同样的担忧。“以前巷子里还有两家老店,一家炸爆米花,一家剃头,现在都没有了。”孙根南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