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什么生肖?
安史之乱的开始之年公元755年,是乙卯年,所以是兔年 结束之年公元763年,是癸酉年,所以是鸡年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唐玄宗晚年的政治腐败引起的。天宝元年(742),玄宗认为唐太祖、太宗开创的盛世在武周后开始衰落,决心复兴大唐帝国。于是,他下诏各地选送良马,命人炼制“神枪”,以增强军事实力,并派李靖等人率军出击突厥和吐蕃,企图收复失地,恢复唐初的雄风。但是,这种努力没有收到显著效果。到玄宗统治的中后期,国家并没有实现中兴,相反却是政治更加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唐朝的藩镇制度导致节度使拥兵自重,唐朝中央的权力被削弱。在天宝年间,由于赋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各地节度使拥兵不受节制,朝廷内部权斗严重,安史之乱终于爆发。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先世为鲜卑人,后归附唐朝,随其姓安。因为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天宝元年(742)被赐姓安,加封为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为人狡诈多疑,善于阿谀奉承,精通各种胡语,因此深受唐玄宗喜爱。他曾通过奚族向唐玄宗进言说太子李亨(后来的肃宗)不是皇帝的好继承人,应改立庆王李琮为太子。因太子李亨是玄宗的嫡子,而李琮则是庶子,安禄山的建议遭到拒绝。他就改立肃王李只贞为太子,并由此受到玄宗的责罚。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宦官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随后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叛军迅速占领河北诸地,继而攻破洛阳,杀掉杨国忠。然而唐玄宗却命令各路唐军继续围攻安禄山所在的洛阳,不让他与唐玄宗控制的关中地区联通。
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迫从洛阳撤出,向北转移至河北幽州。唐玄宗担心中原地区的唐军陷入安禄山的口袋阵中,就命令陇右节度使崔宁率部南下救援,又命令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进攻洛阳西面的陕郡,以牵制安禄山。 为了争取时间,唐玄宗让李亨先行回京主持大局,又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令其率所部前往援救陕郡。
郭子仪率军至河阳(三城)北面,遇到安禄山的弟弟安道恭率领的十万叛军。经过激战,郭子仪大败安道恭,迫使安禄山不得不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回援。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对唐朝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潼关之战。
李亨即位称帝,是为唐代宗,改元永泰。因为代宗即位时已经三十岁,故又称为“元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