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算aum吗?
“aum”应该是指资产管理规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是衡量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由于基金行业实行的是托管制度,通常我们说的“规模”指的是资产管理规模而不是资金规模。比如一只基金管理公司旗下所有的基金合计的规模,或者说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所有的公募基金的规模总和,叫做这个公司的资产规模或资产管理规模。 这里要区分两个概念——“规模”和“份数”。
举个简单例子就明白了:假设某只基金公司发行了200亿规模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以及150亿规模的灵活配置型基金,那么这只基金公司总的资产管理规模就是350亿元。如果该基金公司同时发行了150只开放式基金,每只基金规模都是200亿元,总份额(也就是总购买量)为3000亿元,则该公司总资产应该是450亿元。尽管该公司所有基金的总份额是3000亿元,比仅有一只基金时多出了750亿元,但是其发行的每份基金的价格(申购赎回价格)是一样的,因此总价款并没有增加。
因此可见,虽然“aum”等于基金份额数和市值的总和,但是基金份额的多少对“aum”的影响并不明显,对资产管理能力影响更大的是基金单位净值的高低。 如果把基金当做产品,其本质是一种金融产品;既然如此,就可以像计算其他产品的交易量、成交额一样,来计算基金的数量。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金是有时间周期的,一般以7天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当一周的交易结束后,根据这周内基金的涨跌幅,可以相应地计算出本周每个基金单位净值的增长或下跌情况。然后按照基金规模计算出每天的盈亏,最后加总得到每周的盈亏金额。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单位内,比如一天或者一周,看基金整体是赚钱还是亏钱。至于赚多少钱/亏多少钱,就是用你买入基金的成本乘上这一天或这一周的收盘价,然后累加。如果你买的是便宜基金,每天只是微微上涨,那可能就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解套乃至获利。反之,如果你买的是高价基金,每天都只微跌,那么解套甚至盈利就会容易些。 但是这个方法对于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并不适用。因为主动管理型基金追求的不是市场平均收益水平,而是超越市场平均收益。就是要跑赢同类型基金中的80%。在这种情况下,用静态的“aum”来评判是不合适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