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外国球员上场几个人?
这个事要分两个阶段来看,CBA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发展趋势。 cba刚起步的时候,外援水平确实有限,主要作用是传球和进攻,防守端靠不住,基本就是对方针对点,所以当时外援上场时间都不长,一般一场15-20分钟。那时候国内球员训练水平和能力都很低,所以这种大外援在场上的存在感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你很难想象一个2米多高,体重200斤以上的外国人在场上运球突破,而现在这种大外援的作用就是护框和篮板,进攻基本以接球投篮为主,并不占用太多球权。
随着中国篮球不断发展,对外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于CBA球队与NBL(现已解散)之间的密切联系,很多球队在引进外援的时候,更倾向于引进具有很强得分能力的“小外”,这类球员身体素质出色,打球强硬,得分手段丰富,突破能力强悍,但是防守和护框能力偏弱,而这样选择的后果就是导致目前CBA赛场上“小外”泛滥,而对防守型外援的需求则大幅下降,以前那种大外援的作用就渐渐变成了“蓝领”工作,出场时间自然就被压缩了。
当然,CBA发展到现在,很多球队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外”的打法,毕竟篮球也是团体运动,是需要配合的,一些球队逐步尝试引入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传球技术的“大外”;再加上现在CBA对外援管制政策的放宽(之前是签4个赛季,每个赛季不少于30场),使得各队在引进外援时有更多的选择。不过从现有联赛看下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不同发展阶段,对外援的要求是不同的,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上场人数的变化(其实更多的是对出场时间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