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少尿的原因有哪些?
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尿便成了妈妈们关注的重点,妈妈们希望能靠这些微小举动,判断出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那么,宝宝少尿或者不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喝水喝得比较少
有些小孩不喜欢喝水,妈妈们又不了解宝宝尿床是正常现象,就常常责怪宝宝。当宝宝害怕妈妈责怪,心理紧张,就会有小便困难。
2。生理性尿频
宝宝小便次数多,但每次尿量很少,有时候甚至只有几滴,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宝宝饮水少,有时候宝宝吃的东西含水分较多,如西瓜、果汁等,在晚上宝宝睡觉后就不是很排尿,就没有什么小便了。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3。天气和气温的影响
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宝宝的汗液蒸发较快,排尿次数就相对少一些;在冬天,气温较低,宝宝的排尿次数就会多一些。另外,宝宝白天活动,体内水分消耗快,宝宝睡前排尿的次数就多一些,而晚上熟睡之后,体内水分消耗少,排尿的次数就要少一些。
4。膀胱过小
有些宝宝膀胱特别大,即使储存了很多的尿液也不会有任何感觉,而且往往这些宝宝“尿床”的几率很低,不会有什么小便困难。而有些宝宝膀胱特别小,很小的膀胱就会被尿液装满,宝宝就会有尿意,这种情况的宝宝多数会“尿床”,而且容易有小便困难的现象。
宝宝由于身体发育的原因,膀胱内容量不多,当尿液充盈膀胱时会有尿意,当尿液通过膀胱排出体外后,膀胱内会失去压力和容积,尿意就会消失。宝宝一般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一天共排出8—9次,是成年人排尿次数2—3倍。
另外,宝宝夜间熟睡时,膀胱内充盈的尿液不会排出,也不会产生排尿反射,所以膀胱内储存的尿液越多,尿液的渗透压越高,反渗到胃肠道的液体就越多,晚上睡眠时间就越长。所以,妈妈不要认为晚上睡眠时间长些就对宝宝身体不利。
宝宝白天活动时,膀胱被尿液充盈的次数多,每次的排尿量相对就少;宝宝夜间睡眠时,膀胱内尿液充盈的次数少,排出的尿液量也少。这些都是正常情况,妈妈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