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五行中属什么?

柴钧晟柴钧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生成的这些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五行学说的“五”本身就是一个阴阳数和一个奇数,因此,它也含有阴阳变化的观念。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生长、亢害、成、衰、收、藏6个阶段,即所谓“六十卦”,因而也含有周期变化的观念。总之,五行学说是关于阴阳五行周期变化的系统观念,这种观念集中地体现于“八卦”之中,“卦”与“挂”相通,因此,八卦之卦含有挂甲取象之意。

在文字的解说中,把“子”字的解释也纳入“阴阳五行”的挂象系统。古文“子”字为“子女”二字的重文,有“滋生”和“幼小”的意思。“子”字的古字像象形形。这个象形字像甲骨上生出的新芽,也像生物怀妊时腹部膨大的形状,还象初生幼小的生物,因此,许慎对“子”字的解释有“象草芺怀妊,因其滋也”和“子,天一阳物也”(《说文·子部》)。在这里,一是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文字的形和义;二是把“子”字定为天中之刚一(阳中之至阳者)。由以上这些说法可知,把“子”字看作滋生的意思解释是从“子”字的本义推衍出来的。由阳中至刚者滋生繁衍万物的意思是古人由自然现象或生殖现象得到启示后附会得来的。至于“子午”、“子时”等意义则与“子”字的本义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属于“天干地支”系统的内容,是由“子”字有“阳中至刚者”意义衍化出来的,“子时”、“子午(或中)时”都是阳气极度旺盛的时刻或正中时刻。在这些解释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过程中曾经发生的联想、类比和附会,也看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在文字解说中的投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