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萱”字在现代汉语中读xuan(二声),是形声字,它的部首为艹,本义是指一种植物,即金针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Daylily),又名金针、金针菜的蕾部或花梗。
《说文解字》解释为:“萱,宜良草也”,这里的“宜”指的是适宜的意思,“良”是正,也就是指这种萱草品质很好。许慎又引证了《逸周书》中的记载“萱草攻忧”来证明他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吃了萱草能够消除忧愁和烦恼。
《诗经·卫风·伯兮》曰:“焉得谖草,言采其蕾” ,朱熹作注曰:‘此亦忘忧之草’,所以,后世常用“萱草”作为母亲的代称。古人常在家中种植萱草,以此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谖”与“萱”读音相同,都有“忘却”、“忘怀”的含义,因此,人们认为萱草能够使人忘却忧愁,所以用它来代指母亲。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有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寸草心”即指小草般的爱心,而“三春晖”比喻母爱,将母爱和萱草联系在一起,足见人们对母的思念和对萱草的偏爱。
现在,我们还能从一些古诗句中找到关于萱草的描述——白居易《赠元九》中有“始知相忆深”;韦应物《赠王居士》有:“每见萱草兴至叹”杜甫的《北征》里有“萱草既凌迟”陆游的《秋思》中有“旧日欢娱记未真,萱条憔悴雁来新”等等。
另外,由于萱与“宣”同音,所以也有人把它作为女子入名的用字。比如汉代有一位著名的女子叫班昭(又称曹大家),是著名学者班彪的女儿、曹世叔的妻子。她的父亲早逝,她便代替哥哥抚养弟弟成人并教导他们读书明理。她博学高才,精通史学,擅长文学,著有《女诫》七篇等作品,被后人推为“女师”,是古代贤德女性的代表之一,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后来,人们将她居住的巷口命名为“班昭巷”以志纪念。 根据汉魏时期的习俗,又有人将萱草称为忘忧草。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有诗云:“南山一寿木,上有忘忧藤……徘徊倚庭树,欲言意不成……”唐朝诗人李商隐更有一首《无题》诗,将萱草直接称作“忘忧草”——“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明花落子规啼……闻道黄龙芥麦秋,如闻废井凤蝉晚……此花此叶常相映,翠色凌波露湿衣”……可见,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将自己的心事寄寓于这美丽的萱草之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