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五行属性是什么?
莒是“古国名”,先秦时期有个诸侯国叫做“莒”;秦朝统一天下后设郡置县,这个诸侯国的领土划分给齐、郯等郡,都城日照叫海曲亭,后人称之为“莒亭”,县城西南的奎星楼又称“夫子楼”或“文庙”。 汉高祖刘邦封刘交为莒侯;东汉时改为莒亭;唐宋元明时称莒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沂水专区管辖;1983年撤县立日照市,将原莒县划出设立县级莒县至今。
关于“莒县”地名来源有二种说法:一种源于古代部落名称;另一种说法是由“莒”字而来——秦始皇扫平山东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原来各个诸侯国的土地变成了郡里的“县域”——比如滕县(今滕州)、薛县(今枣庄市中区)等,这种“以地名为邑”的情况在秦代非常普遍,如“宛邑”“陈南邑”“武阳邑”“邯郸邑”等等。秦灭楚后,为了惩罚楚国叛乱,把楚都徐州夷为平地,并在那里建立泗水亭,而泗水亭就在今天徐州市中心。后来汉代建了彭城县,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复称徐州,所以徐州这个名字一直叫到现在。
这种“以地名为邑”的现象,到了汉朝还延续着;《汉书·沟洫志》里有这么一句:“决瓠子,水至鄄城,城坏。令河堤卒治,自荥阳西至西阳,五百里中,方数十里,尽植杨柳。诏曰:‘河南民田坏,水不可田者,贷种粮。’正月,诏曰:‘水患处,皆亟废业,无得守田,劝阴苗,勿失秋令。’”这段记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汉代的河患比现在要严重的多;二是“以地名为邑”现象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