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行无气?
《黄帝内经》中讲到:“故形胜气,病生;气胜形,病亦生。” 也就是说:如果形盛(形体强壮),而气不足,那么病就生了;反之,若以气为主、形为臣者,也生病。这里所说的形气,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与五种阳气的总和。这五种形态称为五行,简称五形;五个阳性器官(心肝脾胃肾)的功能活力称为五脏之气。
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也是阴阳五行的合一体。如果阴平阳秘则百病不生;如果阴阳失衡,或是阴盛阳虚,或是阳极阴虚,都会致病。如果五行失衡,或五行中任何一形太过,或是五形之间不平衡,也会生病。所以,治疗就得调整其平衡性。 既然形和气都是构成人体的元素,那么形气和神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黄帝内经》中提到:“有形生于气,形实血气溢。”即形是建立在气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阳气旺盛,气足形壮,这样人体才能健康。
反过来,如果没有形的承载,气就会散乱,失去约束力。所以说,气是有形的载体,形是气的外在表现。有形和气的存在是相互依赖的,缺一不可。 除了形和气之外,影响人体健康的还有邪气和正气。邪气是造成人体疾病的因素之一,可分为外邪和内邪。外邪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外邪(疫疠之毒);内邪包括饮食不当和情志失调等。正气是人体正常功能及抵抗能力的总称。
因此说,在邪气和正气之间,以及在外邪和内邪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转化,形成病理状态。 综上所论,要使人身心保健,延年益寿,就必须重视形、气、神的调和与平衡,以及邪气的清除与正气的培养。这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