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字五行属什么?
迹(ji,音迹),小篆文字形。从止,从迹。“止”表示脚,“迹”本指脚印,这里指留下(足迹、痕迹)。 《说文解字》注:迹,踏履所印也。从止,迹声。 “痕”的本义也是指鞋印(即脚踩后的印痕);后来引申为物体上的印痕、痕迹、踪迹等含义。
“迹”与“痕”二字,古今字形一致,古文献中多通用。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无灵,国不可痕。”马瑞辰通释:“‘痕’当读作‘迹’”,又如李白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七“我有一行迹,浩荡东海上。” “迹”“痕”二字也常组成固定词组。如“踪迹”“寻迹”“探迹”“访迹”“隐迹”“没迹”“灭迹”“落迹”“留迹”“逸迹”“逸影潜踪”“烟消云散”“杳无踪迹”等等。
现在“迹”通常用于书面语里,而“痕”则保留在口语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留下了痕迹/印痕→留下了足迹/脚印;手被烫了一个印痕→手被烫了一个洞/伤口;他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发了个言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用繁体字来解释此字五行属土。按易经“八卦”之说,“坤”卦代表“地”,“坤”字的简体字旁为“土”字,“土”字便代表了“坤卦”的部分卦象,“土”字为“坤卦”的一部分,“坤”即“地”,“土”也为“地”,为“土”,故按易经的“八卦”之说,“土”字不但五行属土,而且,也代表了五行中的土,此字是“土”字,也是“土”象,如“土”字加在其它“非属土”的字的上方、下方或左右旁,此字自然五行属土了!
中国字属于象形文字,简体字出现时间不长,如果按现代字去推敲字的五行,难免有太局限之感,用繁体字(象形字)去分析字的五行,似乎更合理些!
如:
山(繁体字为山),为土堆,五行属土;
丘(繁体字为丘),为大土堆,五行属土;
岗(繁体字为岗),为山脊土埂,五行属土;
陵(繁体字为陵),为高地大土堆,五行属土;
坂(繁体字为坂),为斜坡土路,五行属土;
堆(繁体字为堆),为土之堆,五行属土;
墟(繁体字为墟),古称大丘为墟,即高土墩也,五行属土;
墟(繁体字为墟),市中曰阛,市外曰阓,凡市多设于土台之上(以防火患),故“墟”字五行属土;
阜(繁体字为阜),大土坡为阜,五行属土。
其它的可类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