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记载,“嫔”字下部是“女”,上部为“辛”。在古代,“女”表示未婚的少女;而“辛”则是“牝”的本字,指雌性动物。从字形上来看,“嫔”字的原意是与雌性相关的。 而“牝”字又和月亮有关——在甲骨文中,“牝”的字形像一对弯弯的娥眉。
古人用“牝”来指代月亮中的圆洞。 月亮被古人们看得很重。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到下月初二这段时间被称为“祭月节”;而“望月宫”、“桂殿兰宫”等词语也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文中。所以“牝”又引申出了“大”的意思。 月有阴晴圆缺,就像女人也有喜怒哀忧。“颦”这个形容眉毛皱起来的词就来自“牝”。“嗔”字表示生气发怒的时候,也是由“牝”而来。 “嫦娥奔月”的故事千古流传。据说上古时期就有十月朔日,天子率诸侯亲往赏月,拜谢天的仪式。因此“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即便是成了仙,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和丈夫一起生活。
月亮还有另一个称呼叫“太阴”。而太阳则被称为“阳”。中国自古就认为世间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阴”代表一切事物的负面状态,如黑暗、低下、虚弱、静止等等;而“阳”则相反,代表着一切事物的正面状态,光明、高大、强劲、运动等等。 所以汉字中与“阴”“阳”有关的字大多都有日月或象形文字“一”和“十”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