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字五行属什么几笔?
《说文》,“上出”为“章”,“下出”为“早”。从字形结构来看,“上出”是从“曰”中出头,类似“晨”、“旭”、“昕”等形;从字义来看,“上出”是日光之露,意义和“光”比较接近的,还有“昌”“明”;“下出”是在日之下,象形字,有“夕”、“暮”、“昏”,表示夕阳西下的意思。
“让”是“上出”和“下出”的组合。《说文》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时说,上面是“言”,下面是“冉”。“言”是什么意思呢?段玉裁注解说“言之次者,如星之称次。”“冉”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释得很漂亮,说是“单衣也。”我们看看甲骨文的“冉”字(如下图),一个上衣一个下裳的样子,合起来就是一件完整的衣服了。可见《说文》的解释是很靠谱的。那么“让”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是说穿上这件衣服,是要让着对方的。
古人穿衣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的,一般是以“右衽”为美(如下图,古代服饰的特点是用尺子量好了做的,很板正)。“右衽”是指前襟向右侧掩。“让”的意思就是把左侧的部分叠至右侧,露出右边的一部分来,也就是下图这样子——把衣服给绕过去了!所以“让”字形象地表达了“礼让”的意思。
我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冷知识和小八卦,在古汉语里“让”读作ràng的时候,有“予人“的意思,读作rǎng的时候,有“受人”的意思。清儒郝懿行在《尔雅·音释》里写道:“让,《广韵》、《集韵》并如让切,音攘……俗作‘让’。” 也就是说在古代,人们遇到“让”这个词时,根据语境不同,会读成两个音。“让”字在句首、句中是动词时,读ràng; “让”字作谓语、状语时,读rǎng。现在只有一个读音了。这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