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知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是古代汉族民间一种传统阴阳学说,它以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来对应人体内脏器官,进而推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用于指导治病和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中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的养生之道,就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调摄保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反之,“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也就是说,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进行自我调摄,才能使体内阴阳保持平衡而不致病。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位于中间,只有“上下逢源”、努力做到阴阳平衡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健康长寿。 人的五脏对应着五行,其中肝属木,心脏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例如,木生火,心火要旺;水生木,木能疏泄肝火;木克土,土壅木郁,反而损及脾胃功能等。我们只要了解了自己的五行属性,就可以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调整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达到调养身心、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