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字含义五行属什么?
子,是古代汉字中特有的一种部首,代表的就是婴儿的意思。 在甲骨文中,“子”就是一个孩子小手的样子;金文和小篆中,“子”都像是小孩蹲着的形象;而楷书“子”字的字形演变,则是从篆书来的。 也就是说,“子”所表示的意义,一直都是婴幼儿、小孩子这个意思。所以,“子女”的“子”,古文字形就是两个“人”字,像两个孩子一样;“子弟”的“子”,古文写作“孖”(读音mā),因为双胞胎都是小孩子嘛!
但到了现代汉字中,由于同音字太多,“子”字只保留了作为名词时的唯一性,它的本义小孩子的意思,却完全被忽略掉了。 现在人们说起“女子”、“儿子”时,都不会把“子”理解成小孩子的意思了,而是把它们统称为“女性”和“男性”。 其实,“子”字作为名词,在古代还有特别多的象征意义。
《礼记·檀弓下》里有“天子大婚,先纳币,亲迎于阼阶(东边的台阶),再拜奠酒,庶人筵几于堂”,说的就是结婚这件事儿,天子的婚礼要比普通老百姓的婚礼气派多了,不但要“进币”(送彩礼),还要亲自到门口迎接媳妇儿,而且接亲时还得给女方父母行大礼。
《周礼》里说“以爵位为尊卑,则子男同爵,故称君连言”,这里的子,指的就是男子、丈夫。 除了男性、丈夫的意思以外,“子”还象征着帝王。《尚书·益稷》里有“帝喾(kù)之子尧”,这里的子,就是说尧是帝喾的儿子。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般都会被称赞“舜禹之贤”或者“尧舜之德”,意思是这些君王就像舜、禹那样仁德,也像他们的父亲尧那样聪明睿智。 而我们现在用的很多词语,其实都是古汉语中“子”字的衍生物。比如“君子”、“才子”、“夫子”等,全部都是褒义词,形容的都是有德行、有学问的人。 “孙子”、“儿子”、“姑妈”、“姨娘”,这些词中是“子”的衍生词,不过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已经是中性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