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当中土生什么?
土,在五行之中代表脾与胃,过旺或者过度衰弱都会引起相应的病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土”过于虚弱的情况——脾虚。由于脾主运化,主管消化吸收,一旦脾胃虚弱,则容易导致食物难吸收、营养缺乏、体质下降等问题出现。还有可能表现出体重减轻、四肢乏力的症状。
再者,我们来了解一下“土”过于旺盛的情况——胃病。《黄帝内经》中记载:“湿气通于脾……”当湿邪侵入人体时,最先伤害的就是脾脏,导致脾失健运,而胃又隶属于脾,所以会受到牵连。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全身乏力、肥胖等情况。
总之,无论“土”是过于虚弱还是过于旺盛,对人体来说都毫无益处,需要我们及时调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食疗健脾养胃,例如山药、扁豆、花生、薏米等食物都可以帮助我们调养脾胃。还可以多食用具有补脾益气功效的中药材,如党参、黄芪、白术等,将这些中药材和其他食材一起熬煮成汤饮,有利于滋补调理。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关于五行,土生金的说法,有很多。比如最早的《尚书·洪范》,这是记载五行最早的书,它讲五行的顺序是水火木金土,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中,土爰稼穑,稼穑就是农业,为什么讲土地和农业放在一块呢?我们的祖先发现,只有把金属做成犁铧以后,土才能让各种庄稼生长,所以土生金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比如,更晚一些的《管子》,有一篇《幼官》就是讲五行的,它讲,空生风,风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石也),金生月,月生音。它认为,石头是土地上生长的东西,所以,土也可以生金。
再比如,还有一本书叫做《尚书纬》,它讲,太阳之气,入地为金,中央之土,产著四行,五行之中,中央为中,中者,含也,包也,皆含养四行,故生长之,土布物而为宽,故木因之而能屈,上越而为高,故金因之而能刚,地气承于暖,故火因之而能热,水性濡于物,故土因之而能任。
也就是说,土地能生长各种东西,包括金木水火。当然,这里讲的土生金,和后面讲的木能克土,火能克木,金能克火,水能克金都不矛盾,这是因为,土作为母,只能是生金,但作为子对于火,只能是克火,两个理论并行不悖。
可见,关于五行,土生金的说法,在中国历史典籍中比比皆是,汉朝的纬书,更是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