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副作用大吗?
刚停药两个月,来回答一下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先放结果,本人服药期间(4个月零2周)未见明显副作用,停药后第3天出现严重恶心、欲吐但无食欲,停药第7天开始正常进食,但人很虚弱,停药第11天,也就是今天,人已经完全恢复。 我的用药过程和剂量: 因首次过敏,医生开了极小剂量的药给我试用(1片/次,服了4次,共8片),在服药的第5天完全消肿;随后以每日1片的剂量服用,持续6天;在停药后的第三天即9月17日开始出现症状,皮肤发痒且起小红疹,由于担心药物引起过敏反应,马上复诊,增加用量到每天2片继续服用(共12片),10天后(9月27日)红疹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此时药品已经服完,医生再次开药,剂量不变。
我在服药的第四个月即10月中旬偶然发现自己头上和后背有几处掉发,但并不明显,于是又去医院就诊,医生看后让我照了一张头发的X光片以确认是否因为药物导致,结果出来显示并无异常,于是医生给我换了另一个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继续服用,并强调此药物对肾功能的伤害较小。我继续服药直到停药,过程中没有再出现不良反应。 不过停药之后我的肠胃功能一直不好,时好时坏,大概持续了3个礼拜左右,期间吃得很清淡。
关于该药物的副作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1、胃肠道不适:腹泻,恶臭,消化不良,厌油,胃痛,恶心,呕吐等; 2、皮肤反应:皮炎,湿疹,瘙痒,皮肤干燥,痤疮等严重痤疮爆发; 3、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4、全身反应:发烧,出汗,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 5、特殊人群: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用量尚不明确。 我个人认为该药的副作用还是存在的,只是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其实只要是药物就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伏立康唑亦是如此。在各种病原体的作用下,人体很容易患上各种真菌感染性疾病,而伏立康唑作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的阻断真菌细胞膜重要组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抗真菌感染的作用。
尽管伏立康唑对于曲霉菌、念珠菌等多种真菌感染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但是由于其特殊作用原理及分子理化结构,使得伏立康唑在拥有出色抗真菌性的同时,对人体的心、脑、肝、肾等主要脏器存在较高的毒副作用风险。
伏立康唑可以引发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有各种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加重等;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有意识障碍、幻觉、惊厥等;在胃肠、血液等系统的不良反应也可见到。而伏立康唑对肝肾的毒性作用也是广大患者必须高度警惕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它可引起明显的肝毒性,导致患者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进行性升高,甚至诱发肝衰竭;同样,过高的血药浓度还可引起患者出现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增高等严重的肾功能损伤,甚至导致肾衰竭。特别是严重的肝肾损害,往往使广大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对伏立康唑的使用望而却步。
此外,作为三唑类的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的两面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其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性,而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他合用药物的正常疗效,这在临床上可见到华法林、苯妥英钠等药物的血药浓度和/或作用显著增强,甚至导致严重出血和不可预料的神经毒性。因此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需要根据监测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的药物,以提高伏立康唑的疗效和规避其他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