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玩短线本金要高吗?
理论上来讲,短线和长线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数值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界限,将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定义为短线下跌还是长线上涨。 之所以说“理论上”是因为,假如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真的能够预测到未来短期或者中长期行情的话,那么他就不用每天花那么多时间盯着盘面,分析数据了,直接买进卖出就行了!
当然,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步的。但是正如题主所说,大部分投资基金的人还是把目光放得很长远,希望自己的基金能够长期稳健上涨。于是问题就来了——怎么样才能买到一只长期表现优异的基金呢?或者说,你买入基金的时机是否恰当? 我们都知道,买股票要考虑股价,而股价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就有公司基本面和个人情绪之类无法准确把控的因素。同样,买基金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尽可能控制这些不能把控的因素,那我们就能买到一支表现更好的基金产品了。
比如同样是购买指数基金,510300和159905都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它们的成分股相同,管理费率相近,那为什么159905的表现就更好一些呢?原因就在于510300是在2012年上市的,而159905是在2017年上市的,两个时间节点不同,导致建仓的差异性,进而产生之后的盈亏分化。虽然510300在上市后一度下跌,但159905在上市之初就处于上涨走势之中,所以后面自然更胜一筹。
同理,如果我们将选股的范围再收窄一点,选择被动型指数增强基金,可能最终的结果会更让我们满意。因为增强型指数基金会主动管理仓位,择时交易的能力会让基金业绩更上一层楼。 同样,如果是主动型基金,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那些成立时间较长,经历完整牛熊市交替的基金产品。一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基金经理在震荡行情中的表现,判断其对整体市场估值的把握、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有没有通过资产配置调整能力来优化基金业绩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了解基金经理的决策逻辑,看看是不是和我们本身的认知一致,我们是否认可他的投资方式等。
投资基金也有很大部分的学问体现在择券上。而我们能否找到一支或几支自己熟悉并且愿意长期持有以获取资本利得或现金流的基金产品,对于我们的投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除了关注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经理的履历之外,我们还应该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基金的产品本身,看它与是不是符合我们长期理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