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风在哪天?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2018年的立秋是8月7日,农历七月初八; 立秋的“立”指的是开始的意思,是指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每年公历八月七、八或九日开始。 从这一天起气温开始下降,由热转凉。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也就是说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冷。 但立秋并不代表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
在气象学上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是真正的秋天。因此虽然立秋在节气上是秋天的开始,但实际上天气依然炎热,处在盛夏时节。 立秋三候 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指的是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二候:白露生。 指立秋后白天有日光灼烧的感觉,夜晚则会变得凉爽,昼夜温差变大并开始出现露水。 三候:寒蝉鸣。 指立秋后的一个月,蝉儿感觉气候逐渐寒凉,开始叫得响亮而急切。 民间习俗 贴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食欲不佳,体重减轻,俗称“苦夏”,到了立秋就有弥补的道理,因此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所谓“贴秋膘”就是到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补营养、增体重。
啃秋瓜 天津地区有在立秋当地啃西瓜的习俗,称“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这个季节里,西瓜不仅口感最好,而且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最适合消暑。 有谚语说“立秋啃秋瓜,百病彻底扎”,可见“啃秋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晒秋 立秋以后阳光充足,气温仍高,很多花草树木都进入生长旺季,此时正好可以借助太阳光的紫外线杀菌消毒。因此人们会在立秋当天把衣物和被褥拿出阳台暴晒,以除菌消毒,预防疾病。 立秋养生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渐弱,阴气渐盛,所以养生的原则也需顺应这一变化。要做到“阴阳平衡”,即保护阴气和阳气。
首先,要保证睡眠,早睡早起,早睡是为了让血液得以循环,早起则能够使肺气得到舒展。其次,注意适时添减衣被,不宜盲目“捂寒”或者“扇空调”,以防生病。 最后还要适当加强运动锻炼,提高机体适应能力,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