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出生性别比”是指某一时间内出生的男婴和女婴的人数比例,在我国古代一直采用“以父系为中心”的登记制度,也就是说只记载男性,不记载女性,因此历史上各时期的“出生性别比”都是关于男性的统计数据。在现行户籍制度下,虽然我国开始全面登记女性,但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导致家庭对于生育第一个孩子是男性还是女性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而是随着第一个孩子出生而进行选择。这种在现行统计体系下难以消除的女性缺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出生性别比”数据存在的较大差距。
基于此,我国从198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性别比”在内的妇女发展指标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2001年发布的《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纲要(2001-2010)》中首次将“降低出生性别比过高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国除个别地区外要降低出生性别比至正常范围(103~107)之内。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当前经济社会因素的作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仍在继续。 那么目前出生性别比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2015年公布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年全年出生婴儿469.5万对,其中男生237.9万,女生231.6万,出生性别比为104.8;2013年全年出生婴儿488.7万对,其中男生249.9万,女生238.8万,出生性别比为105.9。可以看出近年的新生儿性别比虽有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处于正常值上方。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家庭千方百计要生一个男孩呢?这是因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于男性或女性的期望不同导致的。在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养育儿子是传宗接代的象征,而养育女儿只是锦上添花。同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庭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就像家里的负债一样,越多越累。另外,现在社会上大部分就业机会都向男性倾斜,人们对男性的要求是“能挣钱,有地位”,而对女性则更多的要求“相夫教子,贤惠”。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即使女性比男性受教育程度更高也难以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于是女性在就业上处于弱势。加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以强制避孕节育措施来控制女性生育,更是加剧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
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男女不平衡的现状,比如放开二胎,允许自主决定子女性别等等,但扭转社会文化环境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