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识字?
识字是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也是老师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如何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呢?如何教孩子识字呢?
孩子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对孩子而言,读书不再是单调的拼音和笔画繁重的词,当这些生字以图画呈现时,他们兴趣十足。正如蔡蕾蕾老师在《和幼儿一起“玩”识字》中所说:“阅读是幼儿自我成长的力量。幼儿喜欢那些有图片的文字书,因为他们觉得文字和他所认识的事物有密切的联系,当他认识那些字后,他同样可以了解到文字所代表的事物。所以,识字教学的意义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启动阅读脑曲的作用。”
让孩子感受图中的文字,感受文字描述的图画,让孩子的内心发现文字的乐趣,然后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多阅读,字自然就会认识并记忆。这便是我心中的最优的识字方法。
一、运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情境,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
中国的文字是源于生活的,是生活化、情境化的。我们可调动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外界事物和情境来学习文字。像“锅”和“盖”这一对好朋友,你不说“锅盖”,一说“锅盖”,孩子们马上就知道了。学习写“竹”字时,指指窗外细细长长的绿叶排列整齐的竹子,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竹’像不像长长的绿头发?”孩子们一听,都笑了,“竹”字也记得很牢。
二、通过字源识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形规律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具有抽象性、形象性、音义一体化等特点。儿童初学认字,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从字源开始。中国文字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表意文字,它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等构成,其中形声字是最常见的一种。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相结合的产物。形旁,俗称“部首”。它一般表示这个字与某一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关系。声旁表示这个字是怎么读的。有些形声字,离开声旁,孩子几乎望文生义,不能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来,这样的形声字我们称之为“依声托事型”,这样的形声字声旁表音,意义不表义。还有另外一种,离开了声旁,孩子仍能读出一个字来,这样的形声字我们称之为“声旁的表义字”,它的意义不仅表义,而且很明确。
三、把文字图案化并赋予文字形象
把文字图案化,是对文字的一种抽象概括,也是一种符号的表示,幼儿难以理解,更不好记忆。如果给文字形象一个载体,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具体的事物,幼儿就不难了。
把语言符号化的文字,以图画表述出来,既生动,又有趣,儿童乐于接受,也容易被记忆力犹强的儿童保存记忆。